美篇号 3765218
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被访问 2126501 收获赞 26517 被收藏 72
扫码分享到微信
460
72
3947
听闻欧洲几十年,走进它只用了十天。嗅得了一息欧土的芬芳,凝固了些许艺术陶瓷般绚烂的想象。欧洲的街道也是一砖一石一树组成的
2025-04-20
回国那天赶飞机,早上四五点钟,蹑手蹑脚拿好行李准备出门,真是怕什么有什么,一阵咚咚声,小猪一样肥嘟嘟的“妞妞”从楼上跟头
2025-03-20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大多是随机的,缘起于脚下共生共情的那方热土。去年那个柳絮飘飞的季节,文友麦哲伦请我在右安门商厦四楼的“小
2025-03-18
外地人看北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北京的熟识度。没来过的大多印象美好,宣传加上脑补,他们自然不自然地仰视这座城池。在他们的心
2025-03-12
“园外隐约闻猿鸣,星月小桥听萧声”,长萧是我少年听到的第一缕福音。每当夜幕低垂,施家胡同归于寂静,一轮明月悬升上天际,不
2025-03-10
第一次见到北京故宫筒子河是一个初春的早晨,那时的我至多五六岁,囿于身材的矮小,在岸边那堵短墙前欠脚伸颈,才看见眼前方方正
2025-03-07
早先,前门煤市街大礼纱帽胡同(现在的大力胡同)中段有一家“新中国电影院”。新中国电影院往北路东有一家不起眼儿的小酒铺儿。
2025-03-02
1968年3月的某一个下午,我们中学全班同学在虎坊桥劳动保护展览馆前的小广场练习向后转走。向后转走的要诀是:左脚脚尖要正好落在
2025-02-18
说到北京人的性格特点,有的人张嘴就来:说什么京畿之地的人,见多识广,官文化熏染严重兼有八旗余风。不是“官身”却有官派,在
2025-02-16
前些年,《北京晚报》开辟了一个悼文专版,我先后在上面发表了五六篇散文,怀念已经故去的老师,师傅,同学。当然,文艺版上发表
2025-02-10
该文集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