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陵情韵

美篇号 6754359

小时候放过羊,赶过大车,做过砖瓦匠,种过地,当过农民工……

被访问 22510 收获赞 817 被收藏 1

    • 2022-01-20 古陵情韵
      作者的文章,是典型的传统文化记忆,而文章的中心,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农村农民的传统文化传承,做“喜材”的年龄,一般都是年过花甲(60)之人,欣赏了。
    • 2021-12-31 古陵情韵
      诠释了上党乐器的真魂,写这样的申报材料,必须是内行来完成。否则,乐器怎么用?专业俗语怎么称呼?这就显示出写申请人的专业水平。通篇文字严谨细腻,也从建“喉咽词”起源至兴盛世期,到现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起到引人深思。为老一家点赞了🙏🙏🙏
    • 2021-12-31 古陵情韵
      看了你写的“抢吃杏”,便想起文联已退休的老主席徐景笑写的“杏是酸溜溜的”,两篇文章各有千秋。贾主任,你文章的中心叙述的场景详细,那种抢吃杏的事件,也只有真正体验到农村生活才写的出来。读者最喜欢的文章,就是这样的很有风格的事件,好好创作,等待精品。
    • 2021-12-28 古陵情韵
      作者思路清晰,通篇故事告诉读者,只有生活在农村的人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说良心话,称呼你为一个农民作家毫不夸张,每一个成名的作家,都离不开实际生活做素材,一但失取了素材背景,再有多好的文字底功也写不出成功的作品。这么好的作品,充分证明了你既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又记录下当年农村里发生在你身边的各种事情,才有了栩栩如生的“饭打仗”。
    • 2021-12-26 古陵情韵
      作者的思维如喷泉一样,一篇接一篇,文字里没有用花里胡哨的形容语言来完成作品。而是用通用的文字诠释了一个世代的生活习俗,反应出农村人那种无拘无束、自由散慢的生活场景。把当年农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形容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精品,也是“山药蛋派”典型文章,等你出散文集。
    • 2021-12-25 古陵情韵
      题目很吸引人的眼球,作者抓住主题,突出人物的本性,描述了社会刚刚走入一个集体时期,群众生活还处在一个过度的温饱中,各个村庄,为了领导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成立副业队给集体添加收入,年终结算老百姓才会增加经济来源。所以,本文紧紧围绕人物特殊化,详细的雕刻出主人翁的个性,让读者感到活眉活现的人。
    • 2021-12-24 古陵情韵
      作者的思路如喷泉一样,篇篇接地气,题目也吸人眼球,文章叙述了上世界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应了那个年代的贫和科技的落后。也显示出农民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他们有千年代代相传劳动的经验。劳动人民也有着聪明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传承,如给人起绰号,因人而益、因人特长和爱好而起,饿死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2021-12-24 古陵情韵
      作者打开记忆的闸门,用叙述的口气,以第一人称手法,将一方山名地名的来龙去脉,诠释的淋漓尽致,让年过花甲和久离家乡之人感到故乡,是那么亲,是那么的诱人。可惜的是,那久违的地名山脉,让现代发展弄的面目全非,作者回到家乡,寻不见了往日森林茂密的山脉,寻不见儿时玩耍的山坡坡道路,品了你的文章,让人心疼。
    • 2021-12-23 古陵情韵
      老一家的文笔越来越流畅了,把民间故事串成散文的语音,形成了叙事散文的风格。前尾呼应,一气呵成,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当年主人翁似真人真事一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总是读着不过瘾……
    • 2021-12-22 古陵情韵
      作者文章中心凝炼的紧紧的,故事叙述的完整。只不过,开头能够艺术点引人品起,结尾在艺术点交待故事发生经历的悬念,让人总感觉作者的事件没有交待完整,那样,这篇“纪念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