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 335328208
被访问 2332 收获赞 64 被收藏 0
扫码分享到微信
12
0
6
识见龙君,源与画,源于画竹。我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我想把见面放在更深的神识之后,因为那样子我才更有与之对话的可能。在
2022-05-26
晨迎朝露,夕伴霞出。无利欲之心,有青直之躯。矗立凡尘,随风摆而不弯;遇雪弯而不折。屈伸有度,不亦君子乎?不除其根,必生其
2022-04-27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一心向善,广结善缘!含慈悲心。2017年9月,在河南省白塔寺皈依,读抄心经,理
2022-04-26
郑板桥画竹,以诗、书、画三绝贯穿其中,达到“画到生时是熟时”之境界。画竹与书法溶于一体,体现了书画相通的中国文人画特点。
相传,墨竹起源于五代画家李氏。南唐郭崇韬伐蜀,虏得西蜀才女李夫人。李氏本非情愿,终日闷闷不乐,常常朝夕独坐窗前,透窗发现
历史上诗人咏竹者甚多。在墨竹艺术尚未兴起的六朝,文人对竹就已情有独钟。《世说新语》中已称竹为“君”了。苏东坡云“宁可食无
竹全身是宝。幼笋可食,清润鲜美,长大成材,可做椽柱、竹梯、竹排、伞柄、笔管、弓箭、竹器等。这是竹的物用价值,而其人文价值
该文集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