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 32869142
一个爱写作的设计师,在北京的装修人!桐城市作协会员。
被访问 17258 收获赞 880 被收藏 3
扫码分享到微信
36
3
48
说是老屋,其实并不很老。老屋建于九十年代初,那些年父亲在做船运,经济条件在村里还是数得上的,老屋的红砖房,在当时还是比较
2020-12-29
:芭茅本属于山岗上或地势高处的的野生植物,与圩区无缘的。因为人为的移植栽种,圩里也便有了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即便靠近水边
2020-12-25
头戴草帽,手扶刮耙(一种铁制带木柄的手工农具),腰往前探,眼盯耙身,来回推拉,力道均匀,缓步前进。这是多年前农田里司空见
2020-12-21
猪食禾,本地的一种方言,从字面意思看有点像是给猪吃的一种食物。确实,它就是一种上好的喂猪青饲料,不过不是量产的,而是长在
2020-12-14
自幼成长生活在圩区,对乡村的水稻田当然是最熟悉不过了。老家在“包兴联圩”的圩内,圩内的水稻田面积愈万亩,应该算是一个很大
2020-12-04
前几天在别人家里看到一碗腌萝卜干,勾起了我的无限食欲。萝卜干一直以来是我的最爱,既能就饭,也能下酒。一般入冬以前萝卜都
2020-12-01
周末的早上,无意中听到了窗外传来的蝉鸣声,一声高过一声,心下诧异,似乎很久没听见过蝉声了。也或许是我的疏忽吧,蝉声是一直
2020-11-30
金秋十月,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回了趟老家,微信给我传来一些家乡田野的照片,问我可有似曾相识的印象,我一眼就认出那几张照片
2020-11-28
新修的乡村水泥路与我家的老屋斜斜的隔着一条水系,这条水系村里人叫它河塥,公路是穿河塥而过的,所以在河塥的上面自然就有了一
2020-11-23
小时候,我们家门前屋后的池塘里全都长满了菱角菜,在那时候也算是个稀罕物。菱角菜是需要人工放养的。也有一种不用放养的叫野菱
2020-11-20
该文集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