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课堂反思:三上2—3《压缩空气》

Amy

一、教材分析<div>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注射器取同等的水和空气向下压、向上拉的活动方式,去发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或者扩张等特点,并试着用微粒的角度解释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扩张的现象。本课有以下活动:</div><div>1.用注射器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等特点</div><div>2.从微粒的角度去解释空气能被压缩、扩张的现象</div> 二、课堂反思<div>1.用注射器探究空气容易被压缩的特点这一活动比较简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实验现象,课前我给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注射器,空气和水的体验分2次完成。巡视中发现学生都能发现空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却难以被压缩。</div><div>2.本次实验也属于对比实验,活动前需要强调取等量的(相同刻度)水和空气、活动中一直要用手指完全堵住管口等,保证实验的严谨。尤其是在完成水的实验,如果学生故意不堵住管口,很容易出现学生玩水枪的活动。</div> <p class="ql-block">3.空气有弹性这一特点在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被忽视,活动中可以强调要观察把活塞向下压然后松手的变化,这样很轻松地发现空气有弹性的特点。</p><p class="ql-block">4.教材和活动手册要求学生在活动时画出管内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根据教材要求在学生活动前就要帮学生确定好用小0代表空气微粒和水微粒,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物质微粒概念。但在教学中,我还是分成2步进行:先记录刻度的变化,发现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扩张的特点;然后再介绍用小0代表空气微粒和水微粒,画出在注射器里空气和水的空间变化。这样的方法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能更好的运用物质微粒来解释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扩张。</p><p class="ql-block">5.活动后,根据学生的发现补充完气泡图。</p> 三、爱牛材料反馈<div>本课的活动材料主要是注射器,经过几年的积累,注射器够多,课上能满足人手一个,点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