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根植于游子灵魂深处的最美乡愁

㱔suǒ

<p>故乡是悬挂在游子心头最美的乡愁,故乡留给我们的所有,都是来自灵魂的,不管是浓是淡,是苦是甜,生活的五味杂陈,都蕴含在里面。</p><p><br></p><p>当远走他乡,漂泊在外的时候,无论走过多少个春秋,剪不断的仍然是对故乡的眷恋,挥不去的永远是深埋在心底浓浓的乡愁,就是对故乡深深的思念。</p> <p>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故乡是我们的根,我们永远牵挂的地方,是我们拥有的起点,也是我们渴望的归宿。</p><p><br></p><p>我的故乡在滇西大理的一个白族村庄,转眼间,阔别故乡在异乡扎根已四十年了,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砖一瓦都使我魂牵梦萦。</p> <p>年岁渐增,思乡越浓。这几年,到了奔五的节奏,突然之间,会时常想故乡,常常回想起童年时故乡发生的那些点点滴滴记忆。我会想念故乡的那口老井、老宅、儿时的伙伴,还有那山、那水、那人。</p><p><br></p><p>我又想回故乡了,回去看看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一</b></p><p><br></p><p><b>山是故乡的守望,山是游子的眷恋。</b>我出生在大山里,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又从大山里走出去,走进城市的农村娃,天生对山有一种依恋,一种独有的情怀。</p><p><br></p><p>故乡的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把故土包围成一个地势平坦、人杰地灵的小坝子。</p><p><br></p><p>故乡属于典型的半山区,本来可以靠山吃山,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环保意识薄弱,人密度增加,一座座山川已经被砍伐导致荒凉。那时,虽然我年少,但也投入挑柴的大军,一个冬季下来,还是可以堆起高高的一垛柴火。更有甚者,稍微平缓的山坡已被开荒种植。加上挖煤、炼锌矿,让故土山川满目疮痍。尤其,冬天,放眼四眺没有一丝绿意。</p> <p>故乡的山,迄今名字还能准确记住,哪道山梁有野果,哪处山涧有泉水,哪里好放牛,哪里柴多……全部烂熟于心。故乡的山留下我说不完的童年故事。其实,小时候,喜欢爬到故乡最高那几座山还有个缘由,就是可以遥望外面的世界,站在故乡高高的山上,整个坝子尽收眼底,能见度好时,甚至30公里开外的县城附近也能看得清清楚楚。</p><p><br></p><p>故乡的山虽然谈不上险峻挺拔、巍峨挺立、气势磅礴、新奇秀丽,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最美的原风景。</p> <p>正因为从小有故乡的山陪伴,迄今每到一处,我无不把目光投向山川,一有机会,就投入大山的怀抱。其实,名山胜水不乏,但还是行走在故乡山川最为亲切,最为踏实。</p><p><br></p><p>童年时常常站在故乡高高的山上,极目远眺,对大山外大千世界的非常好奇,渴望到远方走走看看,终于我踏上了进城求学之路,一步一步远离了我极为熟悉的每一座山。</p><p><br></p><p>可以说,故乡的山,孕育我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让我终身受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p><p><br></p><p><b>故乡的水,温润万千游子的心扉,早已根植于我们灵魂的深处。</b>年岁渐增,让我越想靠近故乡的水,越想喝那口故乡的水……</p><p><br></p><p>虽然故乡也处在干坝子,但比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也毫不逊色。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故乡所在的禾甸乡和相毗连的米甸乡,曾经全员出动,修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禾米河,禾米河的水最终一路向北流到金沙江。</p> <p>童年时,每到夏秋季节,禾米河的洪水大得惊人,滚滚洪流仿佛吞噬一切,听说猪牛稍不注意就会被冲走,大人非常担忧孩子,一再提醒不要靠近。</p><p><br></p><p>禾米河鱼虾、泥鳅、黄鳝很多,兄长经常是满载而归,让物质匮乏的童年,带来难得的生活改善。遗憾的是,最近十余年来,禾米河很少再有滚滚洪流,河道也会经常淤积,甚至断流。过去禾甸乡可以说是鱼米之乡,每年到了插秧季节,举行盛大的开秧门,那是一辈子最美好的记忆之一。</p> <p>在距离故乡不远的地方,禾米河被拦腰截住,修建的清涧美水库,一旦蓄水量上去以后,村子的一大片良田也会被水库的水淹没半年以上,每年春耕时节,水位下降再进行耕种。水位上涨时,村子就成了三面靠山,一面环水,刚好居住在水库边上,显得如此的幽静和漂亮。</p><p><br></p><p>水库很大,蓄水量足以满足米甸乡的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禾甸乡基本上无法用水,只有我们村子,刚好处在禾甸、米甸交界处,又在水库尾巴,因此每年会乘水位没下降时,抓紧抽水把村子里的小海塘蓄满水,保证村子里的正常用水。</p> <p>村子里,虽然人口也就2000多人,但村里还是未雨绸缪,居然大大小小有近十个海塘,虽然每个海塘蓄水有限,但,何尝不是战略蓄水及用水。为此,村里再干旱也不会影响庄稼的收成。这些小海塘也成了我们年少时常去游泳的好去处。</p><p><br></p><p>一个夏天下来,几乎每个海塘都要去挑战一番,在孩子心目中,只有每个海塘毫不犹豫敢游的才是男子汉。正因如此,我儿时,玩得很好的有三四个小伙伴,最终把生命留在故乡的小海塘里。我和家人感到万幸的是,从小就喜欢游泳的我,最终平安游出来。其实,我不敢告诉他们,记忆中,至少有三次游泳,已经处在死亡边缘,幸运的是,一次次的挺过来。</p><p><br></p><p>故乡的水,是养育我长大的奶汁。故乡的水留下我无尽的思念和说不完的故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b></p><p><br></p><p><b>故乡的人都很普通、很平凡,但一生惦念和牵挂。</b>他们有的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很少走出这个村子。他们的勤劳,像土地一样深厚,他们的善良,像太阳一样温暖。他们的关心,像河流一样绵远悠长。</p><p><br></p><p>故乡,因有近80岁的母亲和大哥、大嫂、大姐的守候,回去是必然。先前一般一年一到两趟,清明和春节。清明要给父亲上坟,送去我的思念;春节要和母亲团圆,带上孩子,让母亲过一个天伦之乐的欢喜年。近几年,回去的越来越大频繁 ,这与母亲年迈有关。娘在,家就在!</p> <p>故乡有我一生惦念的亲人们,爷爷奶奶去世多年,家父于1992年离世。父亲有五弟兄,父亲排行老大,下有四个兄弟。如今,只有三叔、四叔以及四妯娌(二婶已故)还健在。我有三姊妹,大哥扎根故土担任乡村教师,大姐留家务农,这些亲人都是我一生的牵挂和惦念。</p><p><br></p><p>每次回到故土,我常把亲人们召集在一起,拉拉杂杂话那些过往趣事。有时聚在一起也多谈论儿时趣事,仿佛自己的一生仅有童年在故乡的那些往事值得回味。那是最纯真,最美好的时光,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的人生初开始。</p> <p>其实,母亲在哪,家就在哪里。母亲会是家里最有号召力的那人,也是最有分量的那人,也是所有亲人最牵挂的那人……现在越来越领悟到:家有一老是一宝。</p><p><br></p><p>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珍惜每个团圆的日子不要让来处只剩归途。</p><p><br></p><p>珍惜吧!生你养你的人,很普通,也很平凡,但她的存在何其重要。</p> <p>改革开放40年,故乡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也是目不暇给的,更是日新月异的。这种变化,无法一一细说和无需赘述。</p><p><br></p><p>仅仅从交通的改变来说,从省城会到故乡,已开通了动车,从上世纪70年代到省城需两天,后来四小时,再到现在只需两个半小时。回家的路将不再是那么遥远。</p> <p>这是我一生眷恋的故乡,有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故乡情。故乡是一抹乡愁,多少年挥之不去。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惦念的亲人,故乡并不能算美丽的风景,但故乡在我的心里永远都是那么弥足珍贵,是我最深的眷恋和牵挂。</p><p><br></p><p>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们,请您包容地、静静地、耐心的等待着游子归来吧!</p><p><br></p><p><b> 2020年8月6日 于春城</b></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图文:原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音乐:记住乡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