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看了这个题目您一定会觉得挺奇怪,野鸡和韭菜怎么扯到一块去了。这里说的是一种像野鸡翎颜色一样的,只有冬天才能种出的五彩韭菜。</h3><h3> 老北京人讲究是过了腊八就是年,尤其是讲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们家的孩子们比过小年还兴奋却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h3><div> 文革前,每年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上午十点来钟住在北京城南赢海庄的姑父都会准时出现在我家。寒冬腊月,姑父来时嘴上哈着热气,眉毛睫毛上挂着一层白色的冰霜,就像一个圣诞老人。他风尘仆仆来尽姑爷的孝心和兄弟姐妹之情,及对子侄的关切之情。</div> <h3> 姑父刚一进院门,妈妈急忙拿着掸抽从屋里出来,帮着姑父抽掉那一身的尘土。我们晚辈也赶紧从屋里冲出来帮着卸车,把装大白菜的麻袋卸下来,取出来码在堂屋里。</h3> <h3> 韭菜的种类里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就是野鸡脖韭菜,也称之为五色韭菜。野鸡脖韭菜其实就是最普通的韭菜用特殊的管理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栽培出来的。它以麦糠为覆盖物,经过”闷白”,”悟黄”,”出绿”,”晒红”,”冻紫”等过程培育而成。五色韭菜叶片宽厚而硬直,品质脆嫩,味道也不像普通韭菜那样浓烈。历史中记载,野鸡脖韭菜的原产地就是北京大兴瀛海庄一带。这种韭菜的颈部是紫红色,因此被称作野鸡脖。野鸡脖韭菜对温度要求极高,只有到了冬天冷了才能培植,成熟期正赶上新春佳节时期,是早春一种极鲜嫩的蔬菜。</h3> <h3> 在清代这种韭菜作为贡品进献。北京早春也只有达官贵人及少数大饭庄子才买的起,一般人是吃不起的。</h3> <h3> 天还没亮,姑父就提着煤油灯到暖棚里割韭菜。从菜窖里取出大白菜装上一麻袋,总共有二十来棵,每棵都有个八九斤,捆扎在他那辆加重自行车的后座上。再带上几斤野鸡脖韭菜,花上几个小时负重百十来斤骑行几十里路,风尘仆仆来到我家。</h3><div>妈妈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吃春饼的食材,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招待姑父。吃春饼的肉丝炒韭菜用的当然是野鸡脖韭菜了。我们也能吃上盼望已久的猪肉大白菜野鸡脖韭菜馅饺子了。</div> <h3> 姑父是个菜把式,种菜的手艺在城南赢海庄那一带是出了名的。虽然解放后给他定的成份有点高,但听父亲讲姑父从来都是亲自下地干活种菜。尤其是他栽培的野鸡脖韭菜手艺更是别人不能比及的。</h3><div>姑父有一个小暖棚专门栽培野鸡脖韭菜,暖棚是在半地下,四周用土坯垒起不到一米的矮墙,在暖棚的边上盘了一个灶,通过烟道給暖棚给暖棚保温。野鸡脖韭菜栽培非常麻烦,要用发酵过的马粪掺上少量土来种,姑父每天都要打理韭菜暖棚,能吃上姑父送来的韭菜也能感受到它的来之容易。</div><div> </div> <h3> 野鸡脖韭菜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寒冬时分放在屋里,那股带着田土气息的香味久久不会散去,留下的是春的味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