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匠校育英才,实业固国本——工埔教育探访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冬阳暖照,清风拂面。上午九点,我们一行三人上午九点从上海七宝准时出发,沿着沪蓉高速一路西行,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昆山工埔教育集团总部。这座坐落于长三角工业重镇的职业院校,早已因“中国高科技工业人才黄埔军校”的盛名而让我们心生向往,今日终得亲见,满心皆是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抵达后,我们径直前往徐志伟校长的办公室。简单寒暄几句,徐校长便热情地起身引路:“走,我带大家逛逛校园,看看我们的实训基地!”跟随他的脚步,我们首先走进教学楼,刚到一楼楼梯口,墙面上方的标语便赫然映入眼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和大国工匠”字字千钧,让人瞬间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厚重使命。紧邻着的,是工埔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学生找未来,为企业找人才”的宗旨质朴真挚,“培养百万名高技术大国工匠,助力工业强国梦”的使命铿锵有力,“成为中国高科技、高技能工业人才培养的领军品牌”的愿景清晰坚定,字里行间满是育人初心与产业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至二楼,一片井然有序的实训场景就此展现在眼前。3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4800万元投入的实训设备整齐排列,从1A到5A全系列智能车床、50台工业机器人、1000台PLC实训设备构成了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制造实训集群,实训环境与企业车间实现1:1复刻。这里没有传统工厂的嘈杂,唯有键盘轻敲的清脆声响与师生间的轻声交流,尽显高科技实训的静谧与精准。课堂上,学员们专注投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背景各异——有本科学历者深耕专项技术,有大专毕业生精进专业能力,也有低学历学员从零起步,在“项目化教学+校企双导师”模式下,正通过电脑操控、编程调试,一丝不苟地钻研工业机器人运维、CNC数控编程等硬核技能,指尖在键盘与操作面板间灵活切换,眼神中满是对技术的执着与专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实训基地的走廊墙面更是满是温度与力量。“明天你会感谢今天拼搏的自己”、“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等标语振奋人心,而“不成为工程师,绝不离开工埔,月薪8000以上方算就业”的醒目承诺,彰显着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底气。更有历届学员赠送的“徒遍九州,技鸿四海”.“授教有方,桃李满天下”,“精心培养,教育有方”等锦旗挂满墙上,每一面都承载着学员对母校最真挚的赞誉,无声诉说着工埔教育的育人成效。</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与徐志伟校长的深入交流,更让我们读懂了这所职业名校的成长密码。这位籍贯四川南部的教育创业者,河海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机械加工行业的热爱,早年深耕一线近十年,把车工、钳工等基础工种练得炉火纯青,积累了扎实的行业经验。2012年,刚入而立之年的他,带着一腔热血与实业报国的理想奔赴昆山,从150平方米的小校区艰难起步,以“工业强国,埔育匠才”为初心开启创业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广纳贤才,携手黄超、邱伟伟等核心团队稳步推进。2015年校区扩容至350平方米,2017年再扩至900平方米,2019年开启多校区布局,2021年完成品牌升级,整合鼎典教育与若卜教育为“工埔教育”,立志打造工业人才的黄埔军校。如今的工埔教育,已形成覆盖上海、苏州、南京、武汉、无锡、常州等10座城市的实训网络。其中2025年5月开业的上海校区,800平方米实训空间精准对接长三角核心产业需求,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PLC工控编程等热门课程,让“工埔匠心”扎根浦江之畔;武汉校区则立足华中制造业集群,为当地产业升级输送技能人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身兼国家一级模具设计工程师的徐志伟,还担任开封大学客座教授,以及江苏大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特聘专家,即便头衔众多,他仍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他介绍,工埔教育已构建“人才培训+技术外包+装备制造+基地托管+产教融合”的五维生态体系,与40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2024届学员平均就业薪资达10557元,高端岗位年薪可达12-15万元,用实打实的就业数据诠释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在普通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曲就外卖的就业形势面前,工埔的学员供不应求,有不少还走上创业之路,收获颇丰。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还紧急研发并捐赠30台口罩机,用技术实力践行社会责任,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至正午,徐校长让学校餐厅打来盒饭,热情地留我们在他办公室边用餐边畅聊。简单的客饭席间,话题自然而然延伸到当前国内上下关注的复杂国际形拐,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台海风云莫测……我们不由问道:“如今美国、日本等国在周边不断围堵,我们真能稳稳打赢吗?”</p><p class="ql-block">徐校长放下碗筷,眼神瞬间变得坚定,语气铿锵有力:“肯定打得赢!”他的信心,源于对中国制造业实力的深刻认知,“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拥有我们这样完整且先进的制造业体系,更没有我们这样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供给。战争拼到最后,拼的就是工业产能和人才储备——我们能快速造出各类高精尖军工产品,能持续输送懂技术、会操作的产业中坚,哪怕面临再多围堵,中国也一定能赢!”这番话没有华丽辞藻,却因扎根实业的底气而掷地有声,让在场人备受鼓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谈及过往与未来,徐校长感慨万千。从昆山总部22亩的规模化基地,到上海、武汉等多地分校的精准布局;从最初3台加工中心,到如今的大型实训集群;从10人教师团队,到覆盖全产业链的师资阵容,工埔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团队的同心协力与各级党委政府、社会企业的鼎力支持。“我们会继续坚守初心,让更多学员掌握硬核技能,成为支撑制造业升级、守护国家安宁的中坚力量!”他的话语满是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探访已近尾声,走出工埔教育,校园里的育人氛围与学员们专注研学的身影仍在脑海中回荡,徐校长关于“工业强国、必定能赢”的铿锵话语更如战鼓般催人奋进。此次昆山之行,我们不仅见证了一所职业院校“把车间搬进课堂,把岗位搬进校园”的创新实践,更看到了一位川籍创业者从一线技工到教育领航者的初心坚守,以及工埔教育辐射全国、赋能制造业的责任担当。当无数“工埔匠才”遍布各行各业,当先进制造业的根基愈发坚实,这份扎根实业的匠心,终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守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的坚实力量,为工业强国梦的实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工埔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键盘轻叩 点亮智能的星芒</p><p class="ql-block">车床静默 雕琢时代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十三年耕耘 以匠心为壤</p><p class="ql-block">育百万匠才 为强国续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川南沃土 到浦江之畔</p><p class="ql-block">从昆山起步 向九州铺展</p><p class="ql-block">标语铿锵 是前行的航标</p><p class="ql-block">锦旗灼灼 是初心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没有喧嚣 只有专注的目光</p><p class="ql-block">不谈空泛 只论硬核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为学生寻路 为企业育才</p><p class="ql-block">让技能生根 让梦想绽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工业强国 是不变的信仰</p><p class="ql-block">埔育英才 是永恒的担当</p><p class="ql-block">愿这颗职教明珠 愈发璀璨</p><p class="ql-block">照亮中国制造 走向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