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教师成长】职称评审心路历程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阳市老城区第二小学 李利梅</h3> 如果说职场是一场修行,那么职称评审无疑是其中一段密集的“闭关”。它像一口深井,我们在其中埋头苦干,四周是望不到头的材料和deadline。当我们终于攀上井沿,重见天日时,才发现手中打捞起的,不仅是那一纸证书,更有无数熠熠生辉的“珍珠”。<br> 一、忙碌:一场与时间和自己的赛跑,那是一种“饱和式”的忙碌。<br> 时间的“碎片化”与“专属化”:下班后的夜晚、周末的午后,都成了“评审专属时间”。生活被清晰地切割成“为评审准备”和“其他”两部分。陪伴孩子的时间被压缩,个人的兴趣爱好暂时搁置,书桌上永远堆着需要整理和学习的资料。<br> 心灵的“负重感”:这份忙碌不仅是体力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它像一个背景音,时刻在心头盘旋:材料是否还有疏漏?课该怎样去讲?答辩问题该如何准备?即便是短暂的休息,也带着一丝负罪感。<br> 过程的“重复与打磨”:最磨人的,往往是过程的反复。一份个人总结,修改五六遍是家常便饭。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又不断自我重建的过程。<br> 二、 收获:忙碌土壤中盛开的意外之花<br> 然而,当我们穿越了这片忙碌的荆棘,才发现它通往的是一片开阔地。那些曾经的汗水,都浇灌出了意想不到的果实。<br> 1. 收获之一:系统的“能力重塑”<br> 评审逼着你停下日常琐碎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能力体检”和“系统升级”。为了准备材料,你不得不:<br> 梳理职业脉络:回顾过去几年,你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价值在哪里?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让你从“埋头拉车”变为“抬头看路”。<br> 强化逻辑与表达:如何将零散的工作,组织成有逻辑、有重点、有亮点的陈述?这极大地锻炼了你的归纳总结和书面表达能力。<br> 倒逼专业深耕:为了在答辩中有底气,我会主动去钻研新课标、理论前沿,将平日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思考。这种“知行合一”的淬炼,是平时难以主动完成的。<br> 2. 收获之二:内心的“韧性锻造”<br> 经历过评审历练的人,内心会变得更加坚韧。<br> 抗压能力提升:在高压下依然能保持条理,按计划推进,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是宝贵的职场资产。<br> 心态的成熟: 你学会了与焦虑共处,学会了在不确定性中坚持。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你变得更加强大。<br> 忙碌是过程,成长是答案。回首望去,职称评审的忙碌,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风暴过后,或许满地狼藉,需要我们去收拾生活的平衡。但我们也惊喜地发现,风暴为我们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能力根系扎得更深,我们的职业枝叶变得更加繁茂。<br> 所以,不必惧怕这段忙碌的时光。请把它视为一个难得的“成长加速器”。用心去经历,用智慧去平衡。最终,你会发现,所有的忙碌,最终都沉淀为实力;所有的辛劳,都兑换成了幸运的筹码。<br> 越努力,越幸运。其真谛在于:当你全力以赴时,你已然在创造那份属于自己的幸运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生为本 启智润心 || 聚焦课堂 深耕教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业引领 携手共进 || 创新驱动 追求卓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研兴教 提升内涵 || 传递爱心 践行责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供稿】李利梅【整理】 宋亚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