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学日益,为道日损。</p><p class="ql-block">→为学是自我意识的增加,为道是自我意识的减损。</p><p class="ql-block">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p><p class="ql-block">→不断减少自然意识,以至于客观到自然程度。</p><p class="ql-block">无为而无不为。</p><p class="ql-block">→按自然规律(办事)可以达到做成任何事情。</p><p class="ql-block">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p><p class="ql-block">→治理天下不违背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不能治理天下。</p> <p class="ql-block">将“为学”与“为道”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行为,统一在了 “自我意识”与“自然规律” 的关系之下,使其成为了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进阶路径。</p><p class="ql-block">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p><p class="ql-block">· “为学是自我意识的增加,为道是自我意识的减损。”</p><p class="ql-block"> · 用 “自我意识” 这一核心变量,清晰地划分了两种根本不同的认知路径。</p><p class="ql-block"> · “为学日益”:是在 “万物各种” 的层面,不断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个过程会不断强化 “我” 的主体性、分别心和认知边界。</p><p class="ql-block"> · “为道日损”:是在 “万物一体” 的层面,通过破除我执、摒弃成见,让那个主观的、狭隘的“自我”逐渐消融,从而让客观的、整体的“自然”得以显现。</p><p class="ql-block">2.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p><p class="ql-block">· “不断减少自然意识,以至于客观到自然程度。”</p><p class="ql-block"> · “为道”是一个 持续的、主动的“减法”过程。这个过程的终点,不是变成无知无觉,而是达到一种 “无我” 的纯粹客观状态,即思维与“自然规律”完全同步,此时的行为便是 “无为”——不掺杂任何主观妄念的行动。</p><p class="ql-block">3. “无为而无不为”</p><p class="ql-block">· “按自然规律(办事)可以达到做成任何事情。”</p><p class="ql-block"> · 这是“为道”的终极效能。当实践者达到“无为”(即完全循道)的状态时,他的所有行动都将与宇宙的根本动力同频共振。他不再是与万物对抗,而是 顺势而为,故而能成就一切合乎规律的事情(无不为)。</p><p class="ql-block">4.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p><p class="ql-block"> · “无事”:即 “无为”,指治理方式不违背自然规律,不滋生事端,不扰民害物。</p><p class="ql-block"> · “有事”:即 “有为”,指强行推行违背规律的人为政策,扰乱了社会的自然秩序。</p><p class="ql-block"> · 将“取天下”这一最高级的实践,完全定义为 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否。能够成功治理天下的,永远是那种“无事”的、因循自然的模式。</p><p class="ql-block">从“为学”起步(积累知识),但必须经由“为道”的升华(消解我执),最终抵达“无为”的境界(与道合一),从而达成“无不为”的成效(顺势而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