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良知为灯,赴成长之约,这条路从不是踽踽独行的苦旅,而是一群人心光相映、携手攀登的朝圣。张冠敏老师一句“我还是想到良知班去看看”,如一盏温润的灯,照亮了无数求道者心底的回响。三年多的学习复盘,不只是时间的累积,更是灵魂的沉淀。我们终于明白,致良知并非修行的终点,而是所有觉醒与成长的归处——它不遥远,就在每一次选择的路口,在每一刻自省的静默中。</p> <p class="ql-block">从诚一班的“诚意”启程,我们学会以真心面对世界。真诚,不是取悦他人的面具,而是藏在每一个细微抉择里的坦荡:不欺己,不敷衍,不逃避。步入正心班,我们直面内心的幽暗,在自我剖析中看见小我的执念与惰性,开始学会克己复礼,让心湖归于澄明。格物班与致知班,则是知行合一的战场——将“明日再说”转为“即刻行动”,让良知不再是书页间的哲思,而是人生十字路口最清晰的指引。笃行班与印证班,是沉淀后的回望,也是笃定前行的底气。我们不再以“忙”为由推诿,而是俯身倾听他人所需,让关系如清泉般流动,将所学织入生活的经纬。而生自治班的淬炼,更让我们挣脱犹豫与恐惧,在每一次践行中坚定当下,走向更完整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致良知之路,恰似群山连绵,峰回路转。每登一峰,以为登顶,却只见更高山影在前。良知班,不是终点,而是无限完善的起点。在这里,我们以敬天爱物为心法,以修身立德为日常,努力成为有方向、有担当的光明行者。不为掌声而行,只为内心那束不灭的光。我们深知,真正的成长,不在远方,而在脚下每一步的清醒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上,从不缺微光闪烁的同行者。孙璐琪老师的教子智慧,如春风化雨,映照出圣贤之教的温度。面对孩子的委屈与不安,她以“小人无过,君子常错”引导自省,契合孟子“深造自得”的深意。她用共情代替指责,用包容唤醒觉知,让孩子在爱中学会承担。这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控不压,而是心与心的共振,是能量的守护与传递。</p> <p class="ql-block">徐增妍老师首次主持会议时的用心,亦令人动容。她提前梳理流程,细致打磨环节,用心发现他人闪光。这份主动担当与持续复盘的精神,正是“自得之,居之安”的生动写照。她以敬畏对待小事,以真诚连接人心,更以“怕什么就做什么”的勇气,突破自我设限。圣贤教诲,正因这样的践行,才在平凡日子里生根发芽,让成长悄然发生。</p>
<p class="ql-block">张翠霞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见每一份优秀功课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践行良知的身影。“见人善,即思齐”,这些同行者如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致良知从不是高悬的理论,而是待人接物的温厚,是面对困境的坚韧,是日复一日对内心的守望。它藏在每一个不被看见的坚持里,落在每一次选择良知而非便利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愿我们皆能怀揣这份感动与信念,走进良知班,在这场没有终点的修行中,守得住初心,经得起磨砺。以良知为灯,照亮自己的路,也温暖他人的眼。让每一次践行都成为答案,让每一步前行都奔赴成长之约——在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同时,也成为他人黑夜中的一束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