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课题研究】基于双本的数量关系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阳市老城区第二小学 刘红岩</h3> “总价=单价×数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核心数量关系,既是学生从“数的运算”向“量的关系”过渡的关键,也是后续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以往教学中,我常陷入“讲解公式—例题演练—习题巩固”的模式,学生虽能熟练背诵公式,却在面对真实生活问题时手足无措,这与“输出为本”教学范式中“以知识输出转化解决真实问题”的核心主张相悖。结合“输出为本”的三大核心主张与四大任务设计原则,我对本专题教学进行了重构与反思。<br>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我摒弃了“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公式”的传统思路,转而聚焦“输出型目标”:学生能在购物的真实情境中,准确识别单价、数量、总价运用数量关系解决“最优购买方案”实际问题,并能用语言清晰阐述解题思路。这一目标既锚定了“数量关系的迁移应用”这一核心知识,也指向了“从机械套用公式到主动解决问题”的行为改变,符合“输出是目的,输入是手段”的主张。<br>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教学流程从“先输入再输出”重构为“以输出倒逼输入”。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家人购物小票,带着“小票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真实困惑进入课堂。课中,我以“学校运动会采购物资”为大情境,设计阶梯式输出任务:首先让学生分组整理采购清单,找出“每件商品的价格”“买的件数”“一共花的钱”,自主发现三者关联(初始输出);接着提供“不同商店的单价差异”,让学生计算“在哪家店买更划算”,在对比中深化对“总价=单价×数量”的理解(进阶输出);整个过程中,公式不再是直接灌输的“输入内容”,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主建构的“思维工具”。同时,我特别关注任务设计的“最近发展区”。四年级学生已具备整数乘法运算能力,但对“量的抽象性”理解不足。因此,在任务中我提供“单价表”可视化支架,避免因情境过于复杂打击学生信心。 <br> 课后反思本专题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以输出成效评价输入质量”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学生整理清单、阐述思路的表现,我能及时发现“混淆单价与总价”等问题,当场调整教学策略;而学生从“不敢发言”到“主动分享解题方法”的行为改变,也印证了输出型任务对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数学教学不应是公式的传递,而应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未来教学中,我将继续以“输出为本”为指引,让课堂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应用”,以生为本,真正实现学生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生为本 启智润心 || 聚焦课堂 深耕教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业引领 携手共进 || 创新驱动 追求卓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研兴教 提升内涵 || 传递爱心 践行责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供稿】刘红岩【整理】 宋亚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