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马备战第二十三日·《从剑门关到厦门工学院马拉松的修行》

郭国民

<p class="ql-block">【十一月锻炼打卡第十四天】今晨5点36分,气温11℃。世界尚在沉睡,我已整装待发。不料民宿大门紧锁,于是在厅堂内开始了1.03公里的室内绕圈。脚步声在寂静的大厅回响,直到老板醒来开门,我才真正踏入黎明前的黑暗中。</p><p class="ql-block">从“雄峰豆腐宴”民宿出发,途经剑门关景区北门入口,穿过停车场,再返回起点。7圈,6.06公里,配速6分42秒,时长40分31秒——这不只是一串数字,更是我与自己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一、室内跑:意外的热身准备</p><p class="ql-block">被锁大厅的插曲,反而成就了绝佳的热身机会。冬季晨跑前,肌肉黏滞性增加,需要更长时间热身。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都会下降,充分的热身可以让肌肉慢慢变热、变柔软、变灵活。我的身体在室内奔跑中逐渐苏醒,为接下来的户外跑做好了准备。这无意中遵循了科学训练的原则:动态热身不可少,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时。</p> <p class="ql-block">  二、节奏控制:马拉松备战的智慧</p><p class="ql-block">配速6分42秒,对备战马拉松来说是恰到好处的有氧训练。离厦门工学院秋季马拉松赛还有23天,此刻训练应注重耐力维持而非强度突破。专业的马拉松备战计划中,通常会强调逐步增加距离和强度,并安排必要的休息。我的这次训练,呼吸与步伐节奏稳定,呼出的白气成了节拍的见证。我遵循着冬季跑步的呼吸要领:主要用鼻腔呼吸,当供氧不足时,才微微张口,让冷空气经过加温后再进入呼吸道。</p> <p class="ql-block">三、赛道与心路</p><p class="ql-block">剑门关的雄姿在曙光中渐显,这条路线仿佛人生的隐喻——循环而不重复,攀登而有回响。马拉松训练不仅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是一场与意志的较量。在心理上做好准备非常重要,比赛日应该感觉熟悉,这将使你保持冷静和专注。</p> <p class="ql-block">四、23天后的考验</p><p class="ql-block">厦门工学院马拉松赛在即,科学的训练计划是成功的关键。对于全程马拉松,赛前的长距离训练非常重要,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赛前饮食也需注意营养均衡,多吃碳水化合物,如面条、米饭、香蕉等,以保证身体充足的糖原储备。</p> <p class="ql-block">五、跑步如人生</p><p class="ql-block">跑步如人生,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坚持;不在于超越他人,而在于突破自己。在马拉松的最后阶段,能够保持正确跑姿和技巧的跑者将更容易保持他们的配速。力量训练经常被跑者忽视,但它其实可以提高表现。</p> <p class="ql-block">晨跑23天,不仅是身体的准备,也是心灵的修行。当23天后站在厦门工学院马拉松的起点,我会记得剑门关的这个清晨——记得黑暗中孤独的脚步,记得曙光初现时的希望,记得坚持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马拉松需要敬畏,但不必害怕。只要坚持科学训练,积累跑量,同时合理安排休息与营养,42.195公里的距离并非不可逾越。</p> <p class="ql-block">黎明终将到来,而我们将奔跑着迎接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