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学习障碍的秘诀——给家长朋友们的教育指南

李长会

<p class="ql-block">我看了一篇来自“41度空间”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题目叫做:“孩子学习最大的障碍:情绪和杂念”,很有感触,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原作品。</p><p class="ql-block">‍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予以删除。</p><p class="ql-block"><b>导读:</b></p><p class="ql-block"><b>‍破解学习困境的关键,不在智商高低,而在于能否帮助孩子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b></p><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明明很聪明,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他们坐在书桌前半天,作业却没完成几页;看起来在认真学习,实际上心思早已飘到九霄云外。</p><p class="ql-block">真正拖垮孩子学习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和杂念——这两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学习隐形杀手”。</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温馨提示:</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这两个因素是破坏专注力的重要原因,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找到“提高专注力”的具体方法。</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情绪:学习路上的第一道障碍</b></p><p class="ql-block">当孩子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幅降低。大脑中负责思考、自控的前额叶皮层活动会减弱,而掌管情绪的杏仁核则会异常活跃。</p><p class="ql-block"><b>1、情绪如何影响学习?</b></p><p class="ql-block">孩子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时,会引发“认知资源挤占”现象——大脑中本应用于学习、记忆的“内存”被情绪大量占用。</p><p class="ql-block">就像一台电脑,90%的内存都被“情绪程序”占用了,只剩下10%来处理“学习任务”。这样的状态下,效率自然低下。</p><p class="ql-block"><b>2、哪些情绪最常见?</b></p><p class="ql-block"><b>· 学习厌倦感:</b>当孩子觉得“作业永远写不完”时,会产生“看不到头”的绝望感,自然会问:“反正做不完,努力还有什么意义?”</p><p class="ql-block">· <b>畏难情绪</b>:面对难题,不少孩子首先产生的不是好奇心,而是自我暗示“我不会,我肯定不行”,这种固定思维会导致他们在行动上不够坚定。</p><p class="ql-block"><b>· 习得性无助</b>:长期学业压力下,一些孩子会将学习差视为个人失败,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面对难题常表现出放弃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3、给家长的应对策略:</b></p><p class="ql-block"><b>(1)换一种开场白</b>:孩子放学回家,不要第一句就问“作业写完了吗”,可以先观察他的情绪状态。 如果孩子耷拉着脑袋,可以试着问:“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好玩的事?”或者简单说:“先歇十分钟,吃点水果。”</p><p class="ql-block"><b>(2)给情绪一个出口</b>:当发现孩子闷闷不乐时,不要急于讲道理。可以带他下楼跑两圈、跳会儿绳,或者陪他聊聊天,让他把委屈、烦躁说出来。</p><p class="ql-block"><b>(3)建立“安心角”</b>:在家里找一个小角落,放上靠垫、绘本,不用太大,能让孩子坐下来就行。告诉孩子:“要是不开心了,就去那里待一会儿。”</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杂念:破坏专注力的隐形小偷</b></p><p class="ql-block">除了情绪,杂念也是学习的大敌。孩子坐在书桌前,脑子里却塞满了各种与学习无关的想法:“等会儿能不能玩游戏”、“妈妈会不会批评我”、“下午能不能出去玩”……</p><p class="ql-block"><b>1、杂念的主要来源:</b></p><p class="ql-block"><b>· 网络世界的“即时诱惑”:</b>手机在旁边,一条消息、一个点赞,就能轻松把孩子从习题中拽走。</p><p class="ql-block"><b>· 内心戏丰富的“白日梦”</b>:动漫剧情、周末去哪玩、和同学聊什么……这些比枯燥的学习有意思多了。</p><p class="ql-block">·<b> 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b>:某某人看了我一眼;脸上长颗痘了、穿得够不够潮、别人会怎么看我……这些念头会时不时冒出来,打断专注。</p><p class="ql-block"><b>‍· 其他随机出现的事情</b>:同学拿了我的笔;某人从身边走过;窗外有人说话;书中内容引发了某种联想等。</p><p class="ql-block"><b>2、给孩子和家长的应对策略:</b></p><p class="ql-block"><b>(1)清理学习环境</b>:书桌要尽量保持干净整洁,把那些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彩色文具,尤其是手机,全部收走。一个清爽的桌面,就像给孩子的大脑清空了背景噪音。</p><p class="ql-block"><b>(2)使用“番茄钟工作法</b>”:设定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休息。对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知道眼前面对的不是一个无止境的任务,而只是25分钟的小目标,抗拒感就会大大降低。</p><p class="ql-block"><b>(3)杂念记录法</b>:鼓励孩子把脑海中冒出来的杂念写在纸上,然后放到一边,告诉他们:“这些事等学完再想。”</p><p class="ql-block"><b>3、给孩子的自我管理技巧</b></p><p class="ql-block">学习不仅是家长的事,更是孩子自己的事。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杂念:</p><p class="ql-block"><b>(1)情绪管理技巧:</b></p><p class="ql-block"><b>· 每天安排10分钟“吐槽时间”:</b>找个信任的人,或者写在日记本上,把当天的烦恼说出来或写下来。关键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你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p><p class="ql-block"><b>· 呼吸小乌龟游戏</b>:当你感到烦躁时,可以躺下来,在肚子上放一个轻一点的小玩具(如塑料小乌龟)。盯着玩具,感受吸气时玩具“鼓起来”,呼气时玩具“沉下去”。坚持5-10分钟,能帮你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p><p class="ql-block"><b>(2)专注力训练方法:</b></p><p class="ql-block"><b>· 一次只做一件事</b>:写作业前,把书桌上无关的东西全收起来,只留当前要写的作业和文具。</p><p class="ql-block">·<b> “全家安静时间”</b>: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晚饭后,全家一起保持绝对安静。谁也不说话,不看手机,就安安静静待着。从3分钟开始,慢慢增加时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给家长的进阶建议</b></p><p class="ql-block"><b>1. 先接住情绪,再处理事情</b></p><p class="ql-block">孩子带着情绪时,讲道理是听不进去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先让孩子感觉被理解。一句“你看上去有点烦,想聊聊吗?”比十句“你应该……”都管用。</p><p class="ql-block"><b>2. 把学习行为与快乐的情感体验连接起来</b></p><p class="ql-block">不要一味向孩子灌输“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这只会让孩子本能地排斥学习。相反,应该强调学习中令人愉悦的部分,弱化学习中令人不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比如,可以尝试用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学习:每完成一项任务,就给予一个小奖励。</p><p class="ql-block"><b>3. 做孩子的“情绪容器”,而非“情绪引爆器”</b></p><p class="ql-block">有位妈妈分享过,她因工作烦躁回家吼了孩子后,孩子瑟瑟发抖地说:“妈妈生气时,我心里的小怪兽更大了。” 这句话值得每位家长深思。</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四、总结</b></p><p class="ql-block">教育的核心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孩子心里没有情绪垃圾,脑子里没有多余杂念,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该怎么学,成绩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p><p class="ql-block">真正能让孩子走远的,不是拼命刷题到半夜,而是那颗专注平静的心——这才是孩子一辈子的底气。</p><p class="ql-block">下次看到孩子咬铅笔发呆,别急着催,试着蹲下来问:“宝贝,你心里是不是有小怪兽在捣乱?我陪你一起打败它好不好?”</p>

孩子

学习

情绪

杂念

专注

家长

玩具

分钟

作业

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