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绘画课

天山雪莲

<p class="ql-block">天还没亮透,我就坐在画室的小凳上改作业。手边一盏LED灯支着,光斑落在学生昨晚交来的光绘草图上,那些用荧光笔涂抹的痕迹,在冷光下泛着微弱的蓝绿色。我一支支翻看,像在翻阅一群孩子藏在暗处的梦。</p> <p class="ql-block">他们用光作颜料,用时间当画布。有人画了流星划过树梢,有人试着捕捉风的形状,还有个孩子在纸上甩出一串螺旋,说那是“太阳打喷嚏时喷出的光”。我笑着在旁边批了个“?”,又补了句:“下次能让我亲眼看看吗?”</p> <p class="ql-block">这门“光能绘画课”开得有点疯。起初只是想带学生们玩点新鲜的——夜里架起相机长曝光,拿手电筒、荧光棒甚至手机闪光灯在空中画画。没想到,他们真的开始思考:光能不能有情绪?颜色能不能有重量?为什么我们总用“光明”形容希望,却从不用“紫外线”?</p> <p class="ql-block">昨天傍晚,几个学生提前来试拍。我站在操场边看他们折腾,一个举着彩轮转圈,一个蹲着调三脚架,还有个穿着反光背心在跑动,远远看去,像一颗移动的星星。快门一开,几秒钟的黑暗里,光在空中留下轨迹,像记忆被短暂显影。</p> <p class="ql-block">我忽然觉得,批改这些作业,不像老师,倒像在读一封封没寄出的情书——写给夜晚的,给光的,给那些说不出口却想留住的瞬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