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跟领导提起心中的一个疑惑。有一次会议上,我见过一位领导向上级领导提出了我们在某一项工作当中的不足,我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不是自曝其短?</p><p class="ql-block"> 领导微微一笑:领导提出来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是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另一方面说明大概率我们在这个方面已经有自己的解决方法,甚至可能是优秀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他最后一句振聋发聩:你想的太简单了。</p><p class="ql-block"> 有那么一刻,我是有些不舒服的。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总是坚持以最简单的想法去与人交往,而源头是我相信真心换真心,简单换简单。</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圈子里,面对熟悉的人,同频的人,这个方法确实可行,而且高效。但是,在缺乏了解和信任的人群中,也许我这行事方法就显得简单幼稚和理想主义。</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不是最高明的相处之道,而我没有改变,只是因为我没有遇到特别复杂的人,没有吃过亏。</p><p class="ql-block"> 但这件事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看待一个人示弱这件事情的角度,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我会很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不愿意直面自己的不足。今天这一席对话,却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我承认我的不足的时候,我是知道别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足。而我愿意坦诚这个不足,大抵是我认为其实在这个方面,我虽然有问题但问题不是很大,或者我已经有解决问题的做法,甚至在处理问题上,我做的比一般的人要更好,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认知甚至自信,所以我才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心底深处,我承认我的不足,其实也在展示我的优秀。</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人性,藏拙的本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问题的答案,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借由他人的事情,他人的角度,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海纳百川,要虚怀若谷,我们走出自己的思维,我们要与他人合作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走向他人,也就是走向自己。</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你没有听课,我提醒你的时候,你说好的。最终,你没有听课。</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告诉我,你在通过AI给自己设计一份每日计划。</p><p class="ql-block"> 我们简单聊了一下可行性,你现在刚接触AI,对这个工具很感兴趣,你也发现AI比人聪明多了,基于这样的相信,你希望好好利用他。我个人建议,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需灵活使用工具,人永远都是工具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今晚的探索很有意义,比起那些埋头题山题海的学生,你是一个更会思考,更会探索,更懂借力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为你骄傲!</p><p class="ql-block"> 加油!</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