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碎片第209天--走向他人,实际也是走近自己----《无尽夏》读后感

虞阳的成长记录

<p class="ql-block">  跟着娃读了《无尽夏》,书本不厚,文字也是大大的,花两三个下午时间就轻松读完了。</p><p class="ql-block">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的一次情感表达。借着这样表达的机会,向读者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精神。</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人的成长,不管你信不信,命运都是要自己经历的,命不会无缘无故亏欠一个人;而我们所经历的,都是自我选择和无意识选择,以及无从选择的混合过程。这就是一个人和他命运的友情。信你信的,做你能做的,命不会亏欠一个人,有欠就有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绣球花。因为这花在人世间还是一种修行花,花的形色香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变换。虽说别的花也百态千姿,但是绣球花最适合在佛前供奉,没有莲荷的清香,没有梅菊的孤高耐寒,却以人生大圆满的方式看尽生之绚烂。它确实有资格扮演最无情的时间判官,然最是无情却有情,在时间的流转中,他给予人的是绚烂后的平静与宽慰。</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本书,我今年买了很多无尽夏,我喜欢她的长长的坚守,以及安静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认识自己,先要走出自己,走向自然天地,走向另外一些生命。有时候,人必须远行,才能发现在咫尺的东西。走向世界,实际上也是在走向内心。</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理解,走向自己和走向他人,从来不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此想来,看见过去的自己多了一些走近自己的努力,也理解了那些走向他人的人亦能健康成长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不管何种方式,走在让我们安放这一颗不安躁动的心的路上,问心无愧。</p> <p class="ql-block">老圣恩妈妈也有怪癖,每天打电脑开始写作前,一定要把自己服侍得好好的:有好茶伺候,有可口的茶食,房间要绝对安静,坐累了起身最好能望见碧绿植物……这样东磨西蹭,半天眨眼就没啦,可她还没写一行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老圣恩妈妈)敲下一行字:“当你清醒的看待自己生命的时候,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已经流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九岁的树和十岁的树有什么不同?老圣恩在作文里斩钉截铁地写道:“可以肯定的是,十岁的树要大一些,枝桠和树干也粗壮不少。如果树也有思想,那它的思想就像树上的一片片叶子,十岁的叶子肯定要比九岁的叶子密集多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最爱趴在树椅子上打盹,多半是假寐,一有风吹草动,它那灵巧的耳朵就像向日葵般张开。她喜欢追蝴蝶、蜻蜓、金龟子、蟾蜍、蟋蟀,还有云雀,什么好看的昆虫飞鸟她都抓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火奴鲁鲁捉昆虫不是为了吃,她逗他们玩,还据此邀功。我喜欢她跟我撒娇的样子,她把捉来的昆虫往我脚边一放。在地上打几个滚,伸伸懒腰,在仰脸摊个大肚皮,好像是邀我给他挠痒痒呢!</p><p class="ql-block">别看它悄无声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耳朵却很灵敏的很,房间里一有动静,它就会伺机而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p><p class="ql-block">美丽的花儿生命短暂,绣球花却可以从晚春一直开到夏秋,蔓延整个长夏,所以它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无尽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莫莉)爷爷说,爱有很多种,父母之爱是最本能最原始的,如果你有巨大的能量,你可以创造和发明爱,这跟年龄没有关系。我觉得这话是酷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认识自己,先得走出自己,走向自然天地,走向另外一些陌生的生命--走向世界,实际也是在走向内心。世间万物都是观照自己的镜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婆婆笑够了,摸着铁盒子道:“孩子,这命呐,还真的由不得自己。但是你尽管继续,不要抱怨,人到这个世上,就是该经历的,酸甜苦辣咸,哪样都得尝一尝,莫怕吃亏。到我这把年纪呀,就活明白了,啥都不怕不愁。别看我眼睛瞎了,这一院子的花啊,我都看得见。为啥?欢喜呗。这些花开在我心里。你们呐,就是好看的花。记住老太婆一句话:信你信的,做你能做的,命不会亏欠一个人,有欠就有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你信不信,命运都是要自己经历的,命不会无缘无故亏欠一个人;而我们所经历的,都是自我选择和无意识选择,以及无从选择的混合过程。这就是一个人和他命运的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书的命运就是等待,等待一个灵魂和一另一个灵魂之间的凝睼相约。书一旦写出,就有了自己的灵魂,作者休想再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书勒口上的一句话,这句话后面还有一段文字:无论这生命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都应该是自由和不屈的。即使深陷泥潭,即使身体被囚禁,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只有这样的灵魂,才得以永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莉问:“你说人死后,灵魂还会回来吗?回到亲人身边……”老圣恩重又坐下:“我妈妈说,如果你信,所有事物都存在;如果你不希望他走,你的意念就会传给他,无论他在哪里,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他是以什么形态存在,他都能感知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和死,有历史和命名,即便是一棵小草、小花、一粒尘埃,甚至是树上掉下来的一滴叶露,都是有生命的,它有自身的生和死。这么想来,妈妈童年山岗那那一簇簇坟头,不也一样经历生和死吗?尽管死了的人不可能从地里爬起来,不过也有一种可能,那个埋在黄土堆里的人,虽已化作一杯土,但土和土不一样,这杯土或许能接受看坟人的感应,因而变做了一朵花?民间传说里不是有变蝴蝶的吗?这样想着,妈妈倒也理解了为什么坟头上的花儿总是开得特别多、特别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人必须远行,才能发现在咫尺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还有爷爷,你还有你自己,一个人最怕的是没有了自己,你要记得,再怎样的苦都要熬过去,可一旦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生命也就不值一提了。不要对死亡哭泣,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为出生而哭吧。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这就是生命本源的状态。你现在不会明白,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到很多年后,茉莉才会心有所悟。她的太婆之所以这么喜欢绣球花,是因为这花在人世间还是一种修行花,花的形色香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变换。虽说别的花也百态千姿,但是绣球花最适合在佛前供奉,没有莲荷的清香,没有梅菊的孤高耐寒,却以人生大圆满的方式看尽生之绚烂。它确实有资格扮演最无情的时间判官,然最是无情却有情,在时间的流转中,他给予人的是绚烂后的平静与宽慰。</p><p class="ql-block">​老托尔斯泰说过,作家的写作最终要回到他的童年。妈妈庆幸自己坚持在给孩子写作,她写下一个个童年,也在书外遇见一个个童年,陌生的,熟悉的,卑微的,渺小的,困顿的,自由的,无论怎样的童年,只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的生命着想,这就是文学的高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本能觉得人的一生都是在跟自己的童年打交道,它直接映射出一个人的轨迹和方向,她一遍遍重返自己的童年,与其说是追忆,不如说是借着再走一遍童年,唤醒自己,启迪他人。不知多年后的老圣恩和茉莉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还会不会记得小时候那些难忘的人和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