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安万剧团在西北大地的露天舞台上唱响秦腔,台下上万观众齐声应和的壮观场面,不应被误读为对专业院团的挑战,而应被视作秦腔艺术生命力蓬勃跃动的生动写照。这并非一场替代与对抗的较量,而是传统戏曲在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的真实回响。面对这场文化热潮,我们更需秉持公平公正的立场,避免以偏激之辞挑动专业院团与民营剧团之间的对立情绪,共同守护秦腔艺术的多元生态。</p> <p class="ql-block">近日,关于甘肃民营安万剧团的讨论沸沸扬扬,舆论场中两极分化明显:一端将其神化为“秦腔救星”,另一端则贬斥为“业余杂牌”。这两种声音皆失之公允,前者盲目追捧,后者居高临下,均未能客观审视其存在价值。真正的评价,应超越身份标签的桎梏,既不因“民营”而轻视,也不因“火爆”而神化。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人为制造秦腔界的内部裂痕,推动艺术生态走向包容共生。</p> <p class="ql-block">安万剧团扎根乡土的演出模式,恰恰填补了专业院团难以覆盖的基层空白。他们不设门槛、不收门票,在城乡广场间搭台唱戏,创造出万人空巷的观演奇观。这种返璞归真的戏曲呈现,让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观众随腔应和,演员因情而唱,重现了秦腔最本真的精神气质。它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戏曲原初生命力的深情回归,是艺术从殿堂走向大地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在传播路径上,安万剧团敏锐拥抱新媒体,抖音、快手等平台粉丝逾百万,其中年轻观众达三十万之众,这一数据令许多体制内院团为之侧目。他们的成功昭示着:传统艺术并非注定边缘化,只要贴近民众、顺应时代,秦腔依然能在当代社会激起广泛共鸣。而安万本人从身患先天疾病到成为剧团领军人物的奋斗历程,更赋予这份艺术以坚韧与温度,与秦腔慷慨激越的精神内核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也须清醒认知其艺术局限。相较于专业院团历经数代打磨的严谨唱腔与规范做派,安万剧团的表演在细节处理、程式规范上确有粗疏之处。剧目虽多保留全本风貌,却少有深度艺术提炼;虽抢救部分濒危老戏,但整体缺乏系统性创作规划。艺术的传承,不仅需要热情,更需匠心与沉淀,这是民营剧团成长途中必须正视的课题。</p> <p class="ql-block">在管理层面,剧团的运作仍显松散,人才培养机制薄弱,艺术创作缺乏长期战略,市场拓展亦多依赖短期热度。这些结构性短板,制约着其从“现象级”走向“可持续”的步伐。唯有在组织化、专业化上下功夫,方能实现从草台班社向现代民营艺术团体的转型跃升。</p> <p class="ql-block">对安万剧团的评价,必须摒弃两种极端心态:一是盲目崇拜,将其一切做法奉为圭臬;二是专业傲慢,以体制标准粗暴否定其存在意义。秦腔的生态本应百花齐放,既需要陕西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这样的“正规军”守护艺术高度,也需要安万剧团这样的“民兵力量”拓展传播广度。二者角色不同,功能各异,却共同构筑起秦腔传承的坚实根基。</p> <p class="ql-block">已故秦腔名家余巧云曾言:“秦腔是老百姓的艺术,离了老百姓,秦腔就没了魂。”安万剧团最大的贡献,正在于让这门古老艺术重新回到百姓中间,回到它生长的土壤。他们或许技艺未臻完美,但那份与民众血脉相连的情感共振,正是秦腔得以绵延不息的根本所在。</p> <p class="ql-block">面对观众老龄化、传播乏力、创新不足的共同困境,秦腔界更应团结协作,而非彼此攻讦。专业院团不妨从中汲取启示:如何重建与观众的情感纽带?如何善用新媒体打破圈层壁垒?如何让古老唱腔焕发时代气息?艺术的未来,不在封闭自守,而在开放互鉴。</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安万剧团也应主动向专业院团学习,在保持草根活力的同时,提升艺术品质,完善管理体系,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二者的关系,不应是对立竞争,而应是互补共进;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和合共生。唯有如此,秦腔才能在多元并存中实现整体跃升。</p> <p class="ql-block">回望历史,秦腔的繁荣从来依赖专业与民间两条腿走路。民国时期易俗社之所以能引领风骚,正因其既坚守艺术品格,又深入民间教化。今天的秦腔发展,同样需要这种双向奔赴:专业院团向下扎根,民营剧团向上提升,在互动中实现艺术的共同升华。</p> <p class="ql-block">在西安易俗社的剧场里,老艺术家们精雕细琢每一个音符;在陇原大地的庙会中,安万剧团与万千观众共谱豪迈秦声。这两幅图景,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同一幅文化长卷的两端。它们共同诠释着秦腔的深度与广度,庄严与热烈,传承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唯有摒弃门户之见,超越体制藩篱,以公平之心看待每一份坚守,以包容之态尊重每一种探索,秦腔这门古老艺术,才能在专业与民间的交响中,奏响新时代的雄浑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