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表达满意,为什么如此艰难!?

李长会

<p class="ql-block">导读:</p><p class="ql-block">‍“不敢表达满意”,这个问题是很多很多家长内心最真实的冲突或者误区——他们害怕“满意”会让孩子“躺平”,却不知真正的“满意”是孩子持续奋进的燃料。今天这篇小文章,旨在用最直观的方式,为同样困惑的家长解开心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满意,不是松懈的终点,而是奋进的起点》</p><p class="ql-block">“我要是满意了,她不就松懈了吗?不就原地踏步了吗?”</p><p class="ql-block">这可能是无数妈妈心中最真实的担忧。我们不敢满意,因为我们害怕那根紧绷的弦一松,孩子就会滑落。但今天,我想邀请您思考一个相反的观点:恰恰是我们的“不满意”,正在亲手剪断孩子身上那根最宝贵的“弦”——内在驱动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我们误解了“满意”:它不是句号,而是冒号</b></p><p class="ql-block">请想一想,我们通常会在什么时候表达“满意”? 是不是只能在孩子考了第一名、做到完美无缺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如果只有第一名、100分或者明显的进步才能换来妈妈的满意,那么对于大多数考80分、90分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努力就永远得不到回响。他们把努力的信号发向妈妈,收到的却永远是“信号弱,请加强”的反馈。 时间久了,他们就不愿再发送信号了。</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满意”,不是对最终结果的嘉奖,而是对努力过程的看见。 它不是说“你已经到头了,可以休息了”,而是说:</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的努力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满意努力)</p><p class="ql-block">· “这道题虽然错了,但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比上次有进步!”(满意进步)</p><p class="ql-block">· “你今天主动规划了复习时间,这种自律的态度很棒!”(满意态度)</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满意,是一个冒号,它后面跟着的是:“所以,我相信你接下来可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孩子的内心,有两个“我”在拔河</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深入内心对关切和深深的“懂得”——看到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两个“我”:</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想做好、想获得认可、充满能量的<b> “动力我”。</b></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感到疲惫、害怕失败、想逃避的 “<b>阻力我”。</b></p><p class="ql-block">我们家长的角色,是为“动力我”输送弹药,同时安抚“阻力我”。</p><p class="ql-block">‍警惕警惕⚠️</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表达“不满意”时:我们是在给“阻力我”帮忙——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是:“你看,你果然不行吧?再怎么努力也没用。”——这会让“阻力我”的力量空前强大,最终孩子表现为“躺平”或“磨蹭”。</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表达“满意”时:我们是在给“动力我”充电。“你是有能力的,你的努力被看见了,你值得被爱。”——这会让“动力我”充满力量,敢于挑战更高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如何做到“给足情绪价值”+“激发积极行动”?</b></p><p class="ql-block">我们之所以很难表达满意,有一个原因是不懂得给情绪价值对同时,兼顾激发激今晚的行动。实际上这两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p><p class="ql-block">1. 用“描述性赞赏”代替笼统的“真棒” 不说:“这次考得不错,继续保持!” 改为:“我看到你针对之前薄弱的几何题型,做了很多练习,这次得分明显提高了。 这种针对性的努力非常有效!”(满意具体行为,并暗示这是成功的策略)</p><p class="ql-block">2. 让“满意”和“期待”并肩同行 不说:“作业写完了就知道玩,不能多复习一会儿吗?” 改为:“作业这么快就完成了,效率真高! 现在你有了一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如果能把明天的英语单词提前预习一下,你明天上课肯定会更轻松,玩得也更踏实。”(先满意已完成的事,再给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行动建议。注意,只是“建议”,不要变成要求哈)</p><p class="ql-block">‍再比如:考试后,可以先询问孩子“你对哪些方面表现比较满意?你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继续?再询问孩子哪些方面还有潜力,以及如何做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p><p class="ql-block">‍注意:要带着信任与满意的态度,才能产生理想的的效果。</p><p class="ql-block">3. 区分“对人”的满意和“对事”的要求 请让孩子清晰地知道:“妈妈对你这个人,永远是无条件满意的。但对具体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妈妈永远爱你,满意你做我的孩子。”(奠定安全感和价值感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一起看看这张试卷,在‘事情’上,我们怎么才能让它更完美?”(提出具体的行为改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当孩子确信“我这个人是被妈妈接纳和认可的”,她才有勇气去面对“事情”上的不完美,才不怕失败,因为她知道,那不会动摇她存在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妈妈,请相信,您对孩子的满意,不是让她停止奔跑的终点线,而是能让她跑得更远、更持久的能量棒。 </p><p class="ql-block">‍当一个孩子内心被“我值得”、“我可以”填满时,她所爆发出的生命力,将远超您的想象。从今天开始,试着去发现一个值得您“满意”的瞬间,并告诉孩子,您看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