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二节</p><p class="ql-block"> 最佳记忆这样来判定</p><p class="ql-block"> 小红和小粉是同学,她们两个经常相约一起背课文,小红每次只知道死记硬背,但是她的速度非常快,当时也能够完全背出来;小粉则速度要慢很多,但她会去好好理解文章,去想象文章的意境,甚至还会花时间去画文章的结构图。虽然小红比小粉提前20分钟背完,但是第二天,小红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小粉则大部分都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记忆,到底该不该追求快呢?记得快是否一定意味着忘得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如何来判定最佳记忆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良好的记忆品质</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包括记忆的“四性”:</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敏捷性</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牢固性、准确性和备用性。</b></p><p class="ql-block"><b> 1.敏捷性</b></p><p class="ql-block">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记住的对象的数量多,换句话说,就是<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记得快</span>。以记忆历史年代为例,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上,德国的约翰·马劳可以在5分钟内记住130个历史事件的年份,以这样的速度来背高中课本后面的历史年表,恐怕用不了一上午就可以滚瓜烂熟吧!对于“最强大脑”而言,快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强大脑》第二季中德对抗赛上,王峰与快速扑克世界纪录保持者西蒙巅峰对决,比的就是争分夺秒,最终王峰以19.80秒全对的成绩,现场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突破到20秒以内,这体现的就是记忆的敏捷性。</p><p class="ql-block"><b> 2.牢固性</b></p><p class="ql-block"> 记忆的牢固性也称<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记忆的持久性,</span>是对记忆的巩固程度而言的,就是指<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长久不易遗忘</span>。只是记得快,但记忆不牢固、不持久,也不是高效记忆。通过记忆法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并按规律进行重复是使知识牢固的技巧。《最强大脑》第二季中,中国记忆精英战队选手“超级辨脸王”李威抱病对战“美国最年轻记忆大师”Johnny,他们利用两天时间来观察1900头奶牛,并要记住所有奶牛的所有花纹和耳标号,在现场挑战时李威能够百分百准确回答出来,就是因为记得非常牢固,才为中国赢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b> 3.准确性</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回忆或者辨认识记材料时,能忠实地保持原来的面貌</span>,没有歪曲、遗漏、增添和臆想。语文考试里出现搞笑的古诗填空,就是记得不准造成的,比如: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同学回答:宽衣解带终不悔。其实正确的答案为“衣带渐宽终不悔”。还有很多大学生对于小学时学的单词cap,非常坚定地认为它是“杯子”的意思,其实它的意思是“帽子”。</p><p class="ql-block"> 要想记忆准确,第一次记忆就要记准,而且在遗忘的过程中,要及时复习修正我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4.备用性</p><p class="ql-block">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随时都能迅速地提取记忆中贮存的知识</span>,包括在紧张情绪和疲劳状态下也能迅速地提取过去记住的知识。很多同学都出现过在考场上大脑空白,一出考场马上就想起来的场景,还有就是某句话或者某人的名字到了嘴边上,就是想不起来到底想说的是什么,这些都是“记忆空白”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呼吸一口气,让自己放松下来,先做别的题目,或者想想无关的事情,也许答案会自动冒出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对于材料的记忆能够同时达到这四种状态,就一定是最佳的记忆吗?有一类特殊的人群就不会赞同,他们是世界上罕见的“超忆症”患者,美国58岁男子鲍勃·佩特莱拉能记住自己从5岁起每天发生的几乎任何大小事情。只要给出一个日期,他就能立即说出那天他遇到了什么人,以及做过什么,甚至当天的天气和他午餐吃的什么,他被科学家称为“人肉日历”。</p><p class="ql-block"> 鲍勃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识记忆,速度快自然不用说,准确性和备用性更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但是他也有痛苦的事情,因为一旦有人提醒,他就会自动想到某一天的事情,甚至是那些伤心难过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所以,随时提取记忆也不一定是件好事,有时候,遗忘也是一种幸福,也是减轻大脑负担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从学习考试的角度来说,一般符合下列两个标志,可判定为</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最佳记忆</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记忆敏捷、牢固、准确,具有备用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记忆不很敏捷,但牢固、准确,具有备用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当然,如果能够达到第一条,那是最好不过的。</span></p><p class="ql-block"> 当然,提到“备用性”,还涉及到保持时间的长短,就不得不提<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记忆的三个阶段,即</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b></p><p class="ql-block"> <b>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b>,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为几秒钟。</p><p class="ql-block"> <b>短时记忆</b>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 分钟以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瞬间记忆一般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当我们反复重复时,瞬间记忆可以进入短时记忆。在经典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史密斯听到招聘者报出的电话号码,因为没有纸笔记录,他反复地念叨着电话号码,并避免别人说数字干扰,直到把号码写在了纸上。这是因为瞬间记忆有时短至1秒,只有重复刺激,大脑才会留下痕迹。</p><p class="ql-block"> 而想要把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则需要运用记忆法对材料进行加工,比如运用谐音的方法来对电话号码进行联想,如18698326233这个号码,可以谐音想到“一个八路(86)在酒吧(98)里用扇儿(32)把牛儿(62)扇到星星(33)上面。”想象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过几天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还记得!</p><p class="ql-block"> 关于记忆三个阶段,经常有学生家长或学生问我:“你们的记忆法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科学家曾经对最强大脑选手的大脑做过测试,他们在记忆时是直接将瞬间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运用的方法正是本书所讲的全脑记忆法。所以我们经过训练之后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保持的时间很长。</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不应该厚此薄彼,觉得长时记忆就是好事,短时记忆就是不好,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在记忆特定的信息达到特定的记忆目标时,我们需要灵活去决定。比如,现在你收到一条短信,需要记住一次性的验证码,你只要输入成功后就可以了,这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耗费脑力把它放进长时记忆。还有我们每天会看到各种东西,听到各种声音,我们也只需要瞬间记忆即可,没有必要都放入我们的长时记忆。随时随地往大脑里塞东西,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管道会“堵塞”,我们也会感觉头晕脑涨,所以有选择才是最好的,而记忆法正是让我们可以掌控大脑记忆的利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