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身健康2016期】季节变化对情绪的影响

临床心理科杨医生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每天都睡不醒,明明睡了八九个小时,白天还是困得不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想躺着吃零食……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问诊,每年秋冬季节就会明显增多。许多人像她一样,为自己的"懒惰"和"情绪低落"而自责,却不知道这很可能是一种真实的生理现象。</p> <p class="ql-block"> 秋季</p><p class="ql-block">积极影响:初秋温度适宜,舒适的气温和湿度会让人处于良好状态中。</p><p class="ql-block">消极影响:随着天气转凉,深秋会让人感到不明所以的失落和疲倦,做事动力也逐渐退减,甚至偶有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感觉。科学研究表明,秋季日照减少,影响人体内血清素水平下降,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其水平的降低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直接关联。此外,秋季落叶的景象往往被人们主观赋予“衰败”“结束”等象征意义,这种视觉上的变化可能触发深层次的心理反应,加剧情绪低落。</p> <p class="ql-block"> 冬季</p><p class="ql-block">消极影响:冬季日照时间大幅减少、寒冷气候对生物节律构成了挑战,短日照和低温环境容易导致人体内血清素水平快速下降,容易引发生物节律紊乱,出现持续的悲伤、能量下降、食欲变化和对日常活动的兴趣减少等表现,甚至抑郁、焦虑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给自己开一剂"阳光处方":</p> <p class="ql-block">1.拥抱最大号的"自然药方":阳光</p><p class="ql-block">尽可能多接触自然光!上午是校准生物钟的最佳时机。白天多去窗边活动,午休时出门散步15分钟,多云天的室外光线也远强于室内。</p><p class="ql-block">2.尝试光照疗法(Light Therapy)</p><p class="ql-block">这是应对SA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专用光疗灯模拟自然阳光。每天早晨使用10-30分钟,灯距30~50厘米,无需直视光线。</p><p class="ql-block">3.坚持规律运动</p><p class="ql-block">运动能提升血清素、内啡肽等"快乐物质"的水平。运动不必高强度,快走、瑜伽、健身操,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即可。</p><p class="ql-block">4.维持社交连接</p><p class="ql-block">情绪低落时容易自我隔离,而这会加剧抑郁。有意识地保持社交活动,比如与亲友保持定期联系,即时只是视频通话。</p><p class="ql-block">5.寻求专业帮助</p><p class="ql-block">如果自我调节后,情绪问题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心理科医生的帮助。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必要的药物干预都非常有效。</p><p class="ql-block">季节交替,万物循环,情绪有起伏本是自然的一部分,认识到"emo"背后有生理原因,本身就是一种治愈。这让我们能放下自责,更温柔地对待自己。</p> <p class="ql-block"> 南石医院@临床心理科</p><p class="ql-block">科室简介: 临床心理科特色开放病区,擅长中西医结合、特色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特别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疗效显著!帮您解决头痛失眠、胃肠及心脏型神经官能症、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学生厌学,戒酒等心身问题。 科室团队: 南石医院心理科,学科创始人,南阳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分会,会长赵素萍主任:13838769756 </p><p class="ql-block">科主任熊飞/副主任医师:13949329946</p><p class="ql-block">燕瑞平护士长:15938848132 </p><p class="ql-block">席三赢主治医师:13673898910</p><p class="ql-block">苏艳荣住院医师:15139085708</p><p class="ql-block">刘晓华住院医师:13838753267 </p><p class="ql-block">杨钦住院医师:158397037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