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谨以此篇文章纪念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7日,我在南昌大学听了一次讲座。这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南昌大学的公众号早早就发布了讲座海报。加上这次讲座又是在许渊冲先生上了中央电视台董卿的《朗读者》节目之后,我们想来听讲座的人一定空前的多。 </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2017年3月7日那天,我和我的同事王任坤老师吃过午饭后就打车直奔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打听才知道讲座地点是南昌大学可容纳几百人的行政报告厅。我们到达报告厅时,已经坐满了听讲座的老师和同学。有2位同学主动让了2个位置给我们。我们坐在那儿正感自己的幸运有座位,满怀期待许渊冲先生的到来时,主办方通知讲座地点临时决定改在法学院大礼堂,因为听讲座的人大大超出预料。于是我们所有的人又潮水般朝法学院大礼堂涌去。赶到大礼堂时可容纳几千人的大礼堂已经坐满了人。我和任坤在第一排预留给老师的座位就坐。后来到大礼堂的人,没有座位可坐,就在大礼堂前面席地而坐。 </p><p class="ql-block">许渊冲先生和夫人在院领导的陪同下步入礼堂,所有来听讲座的老师和同学起立,热烈欢迎许渊冲先生一行的到来,鼓掌声经久不息。 </p> <p class="ql-block">许渊冲先生从他在南昌二中读书时学英语的经历,考入西南联大在图书馆偶遇法语词典开始学法语到故事,他在西南联大听讲座时口译员不会翻“三民主义”时,他自告奋勇解围的翻译: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一直讲到他做翻译的经历、出书的故事和他那张“英法翻译第一人”的名片。其中有他如何翻译唐诗《静夜思》的体会。我带了摄像机去录了视频。《静夜思》原文与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静夜思</p><p class="ql-block"> 李白</p><p class="ql-block">床前明月光,</p><p class="ql-block">疑是地上霜。</p><p class="ql-block">举头望明月,</p><p class="ql-block">低头思故乡。</p><p class="ql-block">许渊冲先生说的译文:</p><p class="ql-block">Thoughts on Tranquil Night</p><p class="ql-block">By Li Bai Tr. by Xu Yuanchong</p><p class="ql-block">Before my bed a pool of night-O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p> <p class="ql-block"> 诗琳外语(右1)认真聆听讲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座那年许渊冲先生96岁,讲起话来声音洪亮,如我2001年暑假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听他讲座时一样,精神饱满,回忆到他自己得意的作品时,神采飞扬。这次讲座,盛况空前,令人陶醉而难忘。今特此撰写回忆,以纪念这位南昌老乡,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首发于“诗琳外语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许渊冲先生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渊冲, 北京大学教授, 著名翻译家。</p><p class="ql-block">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 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950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 毕生致力于翻译工作,在国内外出版《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莎士比亚选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 克里斯托夫》等中、英法文学作品120余部, 是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唯一专家。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大奖。 2014年获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 “北极光” 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