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24期线上课复盘

丁子芸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日课程主题:走进孩子上篇</p><p class="ql-block"> 1. 核心触动点:电梯实验视频让我直观感受到“群体影响”对个体的强大作用,就像孩子为了归属感会不自觉跟风;而“代际教育传承”更戳中我~曾决心不像父母那样严格教育孩子,却发现自己会潜移默化复刻祖辈的教育方式,尤其意识到传统打骂式教育的潜在影响。</p><p class="ql-block"> 2. 自我对照与收获:课堂提到的“孩子躺平五阶段”,目前我的孩子虽无躺平情况,但有青春期症状,可作为未来观察的参考;“理想孩子五条”练习中,听到父母念出自己写的内容时,真切体会到孩子可能觉得“唠叨、烦躁”,也意外得知老师认为孩子已做到不少,让我更客观看待孩子现状。</p><p class="ql-block"> 3. 后续思考:后续会多留意自己是否在无意识中延续传统教育的不当方式,也会试着站在孩子角度,减少“说教感”,用更平等的方式沟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进孩子”课堂行动周计划表</p><p class="ql-block"> 行动一:15分钟无说教聊天</p><p class="ql-block"> 1. 提前和孩子约定固定时间(推荐每周五晚7点)</p><p class="ql-block"> 2. 聊天内容仅围绕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他喜欢的游戏、动漫、球星等)</p><p class="ql-block"> 3. 全程不打断、不评价,也不提学习、规矩等建议,只用“你觉得这样很有意思吗?”“后来发生了什么?”这类话回应。</p><p class="ql-block"> 频率:每周1次</p><p class="ql-block"> 小提醒:如果聊到中途孩子不想继续,不强迫、不追问,下次再尝试,核心是让孩子感受到“聊天没有压力,不用被教育”。</p><p class="ql-block"> 行动二:教育行为睡前反思</p><p class="ql-block"> 1. 每天睡前花2分钟回想当天和孩子的互动</p><p class="ql-block"> 2. 重点检查是否有不自觉“复刻传统严格教育”的行为(比如大声指责、翻旧账、强行命令等)</p><p class="ql-block"> 3. 若有,在手机备忘录简单记录(例:“今天因孩子拖延写作业吼了他,下次先问清楚原因”)</p><p class="ql-block"> 4. 若没有,给自己打个鼓励的标记。</p><p class="ql-block"> 频率:每天1次</p><p class="ql-block"> 小提醒:不用追求“完全不犯错”,重点是养成“先停一停、再沟通”的习惯,避免被下意识的教育模式带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结</p><p class="ql-block"> 1. 课堂核心触动:通过电梯实验理解孩子的“群体归属感”心理,更警惕“代际教育传承”——自己可能无意识复刻祖辈的严格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 2. 自我对照收获:明确孩子无躺平但有青春期症状,从“理想孩子”练习中体会到孩子对“唠叨”的感受,也客观看到孩子的现有优点。</p><p class="ql-block"> 3. 落地行动:每周1次15分钟无说教聊天,每天睡前2分钟反思教育行为,以此减少不当教育方式,改善亲子沟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