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纽带,以奋斗绘青春——高一8班班级文化建设纪实

天涯明月

<p class="ql-block">以爱为纽带,以奋斗绘青春——高一8班班级文化建设纪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进高一8班的教室,“奋斗不息,强国有我”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旁边的文化墙成了最动人的风景:左侧贴着刘佳玉、李子涵、刘雨舟、陈雨萌四位同学的钢笔字作品,字迹或娟秀灵动,或刚劲有力;右侧展示着优秀英语作业,整齐的书写、精准的答案,透着认真与专注。教室里处处洋溢着“爱与奋斗”的气息,从军训场上的并肩拼搏,到对理想大学的热切憧憬,高一8班的每一位同学,都在用行动诠释着班级文化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爱,是相互的”,这是高一8班班级文化的温暖底色。这份爱,藏在师生间的默契里:班主任会在天气降温时提醒大家添衣,会在同学考试失利时耐心疏导;同学们会在老师生日时送上手写贺卡,会在科任老师搬作业时主动搭把手。这份爱,也藏在同学间的互助中:英语作业优秀的同学,会主动分享“单词记忆法”“作文写作技巧”,帮基础薄弱的同学追赶进度;书法好的刘佳玉、李子涵等人,会利用课间帮同学纠正握笔姿势,讲解字帖临摹要点。有同学说:“刚入学时我很内向,是同学们主动帮我补习英语,老师鼓励我参加书法展示,现在我不仅成绩进步了,也变得更自信了。”正是这份双向奔赴的爱,让班级成了温暖的“第二个家”,也为“奋斗不息”注入了最柔软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军训是班级文化的第一次“淬火”,高一8班的同学们用突出表现,写下了“奋斗”的第一笔。烈日下站军姿,没人叫苦;暴雨中练队列,没人退缩。有同学脚磨起了水泡,贴上创可贴继续坚持;有同学感冒发烧,稍作休息便归队跟上节奏。大家互相鼓劲,“再坚持一下”“我们能行”的声音,成了训练场上最动人的口号。最终,班级凭借整齐的步伐、昂扬的精神风貌,获评“军训表现突出班级”。如今,军训时的合影挂在教室后墙,每当学习疲惫时,看到照片里大家汗流浃背却眼神坚定的模样,便会重新燃起斗志——这份在军训中淬炼的“不服输”精神,成了班级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钢笔字与英语作业的优秀,是班级文化“精益求精”的缩影。刘佳玉的钢笔字娟秀清丽,每一笔都透着细腻;李子涵的字迹刚劲有力,尽显少年意气;刘雨舟、陈雨萌的作品则兼具工整与灵动,被选为班级“书法范本”。在他们的带动下,班级里掀起了“练字热潮”,每天午休前,大家都会拿出字帖认真临摹,互相点评、共同进步。英语作业优秀的同学,更是成了班级的“小老师”,他们整理的“错题本”“高频考点笔记”,成了大家争抢借阅的“宝贝”。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大家的学科能力,更培养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而这份态度,正是“强国有我”不可或缺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学”,则让班级文化有了更辽阔的方向。教室角落的“理想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签:“我要考上外国语大学,将来做一名翻译,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我的目标是师范大学,像老师一样用爱浇灌学生”“我想考进理工大学,用科技为强国贡献力量”……这些梦想或许不同,但都与“奋斗”“强国”紧密相连。同学们把理想化作日常的努力:早读时放声背诵,课堂上专注听讲,晚自习时埋头刷题。因为大家知道,考上理想大学不是终点,而是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的起点,是“强国有我”誓言的最好践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一8班的班级文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爱与奋斗”的温度;没有空洞的口号,却有“强国有我”的担当。从军训的并肩作战,到书法与英语作业的精益求精,再到对理想大学的不懈追求,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是一个有爱的集体,一个奋斗的集体,一个心怀家国的集体。未来,高一8班的同学们会继续以爱为纽带,以奋斗为笔,在青春的画卷上写下更精彩的篇章,让“奋斗不息,强国有我”的誓言,在逐梦路上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