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的目标可归结为重新找回那些经由分裂、压抑和投射性认同而失去的自体部分,对受损的自体部分进行修补,培育那些已萎缩或因忽视及自我限制而未能得到发展的自体部分。但这些目标与重寻并修补内在客体、与内在客体关系的成熟以及个体随后处理外在关系的能力的成长都是紧密相连的。</p><p class="ql-block"> 治疗过程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患者及其客体的关系,同时还有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治疗关系中的每一方都应能在彼此身上重新找到自己,且从彼此处重建自己。那些出于安全和类似的防御目的而被寄放在彼此身上的自体部分,最终还是需要被还原成其本来的真实面目。</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种重建的过程同时还应将对方视为一种独立的客体,这种独立性是与它作为合法自体的客体功能并存的,这种合法自体并不会侵犯到客体同时作为一个客体和自体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对那些必须放弃治疗师并将治疗功能吸收为己所用的患者而言,这不算是什么过激表述,正如离家的孩子们也须尽其所能地将父母的功能放入内心作为其关爱性内在客体。</p><p class="ql-block"> 但是,对我们而言,较难的是认识到治疗师也必须能够完成这样一种类似的过程。这并不是说治疗师的生活会因任一个特定患者的离去而产生剧烈改变,如同患者的生活会在治疗结束时发生巨大改变时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师将继续是治疗师,但与那患者一起共度的生活却即将结束,而患者身上所承载的治疗师的东西——对治疗师具有意义的部分——则需要进行处理、哀悼并内化。丧失将会在反移情中被感受到,而对丧失的防御也会得到体现。这并不是说丧失对治疗师而言一定同等重要,或者说改变也会跟患者的改变一样那么大,而是说所有这些丧失、改变和重建都应被认识、研究并理解为关系中成长和改变过程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