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前,我总觉得“课题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离一线教学很远,甚至觉得是额外负担。直到听了王海燕老师的讲座《小学英语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后,我才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原来课题研究就是解决日常教学里的小问题,还能帮自己快速成长,特别实在。</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琢磨课题时,我总想着选个“大气”的题目,比如“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可越想越没头绪。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才明白,好的课题不用复杂,就从课堂里的“小麻烦”入手就行。像我班里三年级孩子总写错英语字母,还有些学困生跟不上节奏,这些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其实就是最好的研究方向。选这样的题目,研究起来不费劲,最后得出的办法还能直接用在课堂上,特别管用。</p><p class="ql-block"> 确定了选题,怎么开展研究也没想象中难。要先给自己定了个简单的计划:比如想试试“游戏化记单词”能不能让学生少忘点,就明确用1个月时间,每周记录两次效果。过程中不用刻意花大量时间,上课的时候拍张学生的作业照片,课后花十分钟写两句反思,比如“今天用了单词接龙游戏,大部分孩子都积极,就是有3个孩子跟不上节奏”,这些碎片化的记录,最后都会成为研究的关键依据。等一个月结束,再把这些记录整理好,提炼出能用的方法——比如“先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编对话,再用游戏巩固”,学生的单词遗忘率真的降了不少,这种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啥都管用。</p>  <p class="ql-block">研究完了也别把成果藏着,要试着在学校的公开课上用这些方法,还要把过程写成了小案例,跟同年级的老师分享。这样互相学习,有的老师还可以借鉴到自己班里,反过来又给可以提出改进建议。以前教学总觉得是“单打独斗”,现在明白了通过课题研究,和同事一起讨论、一起进步,不仅解决可以教学问题,还会拉近彼此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课题研究更大的作用是可以帮老师们找回教学的热情。教书时间久了,难免会有倦怠感,总觉得每天的工作重复又平淡。但做课题的过程中,看到原本讨厌背单词的学生主动举手参与游戏,那种成就感就会特别强烈。搞课题研究,还能让老师们不断探索新方法,并在教学里找到新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其实课题研究不是负担,就是帮我们把课教得更好、让自己更专业的“小工具”。只要从身边的小问题入手,一步一步来,每个小学英语老师都能做好。未来,我也会继续带着这份收获,在教学里多思考、多研究,慢慢成为更优秀的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