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伤肤,内调外养方:深秋肌肤润泽指南

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

<br><br>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的津液充足,才能输布于皮肤毛发,使其润泽。同时,“肝藏血”,肝血充足则肌肤得养。因此,内部调理是根本。<br><br>PART.01<br><br><br><br>滋阴润肺 养血润燥<br><br><br><br><br><br>食疗养生(重中之重)<br><br>多吃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入肺。多吃梨、荸荠、银耳、百合、山药、莲藕等。可以做成冰糖雪梨羹、银耳百合莲子汤、山药粥等,都是极佳的滋阴润燥甜品。 <br><br>补充富含津液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杏仁等坚果,富含油脂和维生素E,可以内养外润。但注意适量,每天一小把即可。 <br><br>多喝汤水:多喝温水,避免身体缺水。可以泡制蜂蜜水(注意用温水冲泡),蜂蜜有很好的润燥功效。还可以用沙参、麦冬、玉竹等滋阴中药材煲汤,如沙参玉竹老鸭汤。 <br><br><br>养生茶饮推荐<br><br>桑葚菊花茶:桑葚滋阴补血,菊花清肝明目,适合肝血不足、眼干肤燥者。<br><br>百合麦冬茶:百合、麦冬各5克,泡水饮用,滋阴润肺效果佳。<br><br>枸杞红枣茶:红枣补气养血,枸杞滋补肝肾,适合气血亏虚引起的皮肤瘙痒。<br><br><br>经络调理<br><br>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此穴是养血大穴,每天按揉5分钟,有助于改善血虚风燥引起的瘙痒。<br><br>曲池穴:屈肘成直角,肘弯横纹尽头处。此穴有清热祛风、清利湿热的作用,对皮肤问题很有好处。<br><br>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按揉可调节阴血,滋阴润燥。<br><br>PART.02<br><br><br><br>外治之法 锁住水分<br><br><br><br><br><br>正确沐浴<br><br>水温不宜过高:用温水洗澡,过热的水会洗掉皮肤表面的油脂,加重干燥,淋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br><br>选用温和沐浴品: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选择中性、温和、有保湿成分的沐浴露。<br><br>浴后及时保湿:洗澡后,用毛巾轻轻拍干身体,在皮肤还略带湿润的3分钟内,立即全身涂抹保湿产品。<br><br><br>中药沐浴与润肤 <br><br>艾叶水沐浴:用艾叶煮水,兑入温水中沐浴,可以温通血脉、祛风止痒。<br><br>甘油或精油保湿:传统甘油稀释后使用,或是在润肤乳中加入几滴杏仁油、橄榄油或荷荷巴油,增强锁水效果。<br><br>选择含中药成分的润肤霜:可以选择含有白芷、芦荟、甘草等具有保湿、舒缓作用成分的润肤产品。<br><br><br><br>PART.03<br><br><br><br>中医避忌提醒<br><br><br><br><br><br><br>中医养生讲究 “避害”,比 “补养” 更重要的是避免损伤,以下细节容易被忽略,却会直接影响效果。<br><br><br><br>瘙痒时不抓挠:抓挠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越抓越痒,甚至引发感染。可改用 “轻拍” 的方式缓解,或用冷毛巾(拧干后)敷在瘙痒部位,每次 1-2 分钟,收缩血管,减轻痒感。<br><br>不频繁换护肤品:深秋皮肤敏感,频繁更换护肤品易导致皮肤不耐受,加重干燥。建议选择 1-2 款温和的保湿产品,坚持使用 1-2 个月,待皮肤适应后再调整。<br><br>避免穿过紧衣物:紧身衣(尤其是化纤、羊毛材质)会摩擦皮肤,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建议穿宽松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与衣物的摩擦。<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