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年好景,倏忽秋凉。露气凝结后,气候由凉爽过渡至寒冷,万物便走向了萧瑟、枯萎的光景。</p> 霜降食养 <p class="ql-block">民谚有云:“早霜降冻死牛,晚霜降穿单衣”。 </p><p class="ql-block">今年霜降在农历九月初三,属于典型的“早霜降”,所以这个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 </p><p class="ql-block">所谓“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之后便入冬,这是天地间阳气潜降的高峰期,是养藏阳气和精气的关键期。 </p><p class="ql-block">所以,今年霜降要像坐月子一样,晚上早点回家早休息,在食疗方面注重调养。让脾肾暖,让肺津润,让心神安,才能将阳气归“根”,潜藏于体内,养好根基。</p> 01 一花:桂花板栗羹 <p class="ql-block">深秋,天高气清,桂花阵阵飘香。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更是品尝秋之味的好时节。 </p><p class="ql-block"><b>一碗粉糯香甜的桂花板栗羹,是暖脾肾的优选。</b></p> <p class="ql-block">【材料】 栗子6-8颗,糖桂花10克,藕粉20克,干桂花少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法】 1、板栗洗净蒸熟,剥壳取肉,切成碎粒 </p><p class="ql-block">2、藕粉倒入碗中,加一勺冷开水调匀化开 </p><p class="ql-block">3、锅中倒入700ml水,煮开后,加入栗子、糖桂花 </p><p class="ql-block">4、再次煮开后,倒入藕粉搅拌均匀 </p><p class="ql-block">5、煮开后撒上干桂花即可</p> <p class="ql-block">《名医别录》曾记载板栗能“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p><p class="ql-block"> 它被药王孙思邈赠予“肾之果”之美誉,如果出现肾气不足的问题,常食板栗皆可补肾之精。 </p><p class="ql-block"><b> 而板栗更突出的特点,便是补而不泻,这又可以在秋天帮助我们收敛、固根基。 </b></p><p class="ql-block">栗子熟食更增强补养脾胃之功,在即将到来的寒冷冬日,用栗子切成碎粒煮汤,更有养藏之效,也更好消化。 </p><p class="ql-block">加入应季的糖渍桂花来代替冰糖。</p><p class="ql-block"><b>桂花味辛性温,有疏肝理气、生津健胃、活血益气、化痰止咳的好处。</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桂花辛香之味有走窜之力,可以帮助清理身体里的痰湿垃圾,使能量更容易补到身体里。</b></p> 02 一果:柿霜粳米粥 <p class="ql-block">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寓意“好柿成霜”。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p> <p class="ql-block">秋冬阴虚有热体质的人,很容易上火,出现烦躁、口腔溃疡、干咳少痰、流鼻血、便秘等问题,吃颗甘润的柿子可以帮助清清燥火。 </p><p class="ql-block">但鲜柿性寒,可以做成柿饼,不仅不伤胃,还“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p> <p class="ql-block">表面那层白白的柿霜,还有润肺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柿霜色白入肺、凉可清肺热、甘能益肺脾,润肺燥、化痰止咳的效果极佳。 </p><p class="ql-block">与粳米煮粥,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凌霜粳米粥出自经典《随息居饮食谱》中,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调养身心。</p> <p class="ql-block">【材料】 柿霜饼2~3个,粳米100g </p><p class="ql-block">【做法】 1、粳米提前浸泡2小时 </p><p class="ql-block">2、将柿霜饼切碎 </p><p class="ql-block">3、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p><p class="ql-block">4、小火熬煮1小时左右</p> <p class="ql-block">记得一定要将粥水煮得黏黏的,更好消化,把上面的米油煮出来,有养脾胃、补津液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这道柿饼粥能起到健脾润肺、清热去燥、生津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长期食用,也适合秋燥干咳的人食用。</p> 03 一仁:酸枣仁安神茶 <p class="ql-block">秋冬之交,阳气潜,阴气长,人的精气神也应当内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工作忙碌、情绪焦虑、玩手机成瘾等问题,让大多数人“夜不成眠,晨起乏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这是“阳不入阴、心神不宁”的表现,所以让心神回到安处是秋冬调养的重点。 </p><p class="ql-block">正所谓“万物闭藏,取其精以养精”,种子是生命能量的最深储藏。这其中属酸枣的种仁能收敛心神,有安神的好处。 </p><p class="ql-block">《神农本草经》赞其“安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助颜色、久服轻身延年”。 </p><p class="ql-block">秋冬之交,心火易动,阴血易虚。可以尝试煮一道酸枣仁安神茶,“养肝血以安魂,养心阴以安神”,让飘浮的思绪慢慢落地,让夜的安静重新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道酸枣仁安神茶,具有宁心安神、滋阴清热、活血养血的作用,且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可以很好地补血助眠。 </p><p class="ql-block"> 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将这些材料熬成膏方,让药效更浓缩,持久力增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