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对于大自然,如日出、瀑布、春花秋月、江南烟雨等优雅婉约、生机勃勃的美景,我们都有一种自发的喜爱,欣赏起来比较容易。当然,这里也有一个个性化、深度化的问题,但毕竟赏心悦目,比较容易感受。而对于大漠黄沙,军旅苦寒,生态严酷,苦难忧患,就不那么赏心悦目了,自发的感受不一定很美好。对于这样的景观,这样的生存境况,是不是就任其游离于我们的心灵感受之外呢?如果只能是排挤,那么心灵就是比较贫乏的、孱弱的。艺术家们从这些不美的,甚至丑陋的、苦难的生存环境中,也能激发出优美的、强悍的、刚健的情操来。领略这样的情操,就是对心灵的的熏陶,对情感境界的开拓。这就是语言的人文精神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