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读阳明先生的《书正宪扇》,对“谦”有了更真切的体悟:真正的谦卑,是“常见自己不是,能虚己受人”。博仁老师的解读更点透了这份品质对个人发展的意义——“谦卑不是自我否定,而是打开成长的可能性”,就像主动向新人学新技术,看似“示弱”,实则是拓宽认知边界的有效路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份感悟,我在柔力球学习路上得到验证。一起学球的伙伴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只要是比我早入门、球技更优的,我都抱着十足的虚心去请教。正因这份主动,我不仅找到了几位贴心“师傅”,还带动其他学员建了交流群,闲暇时大家一起切磋技艺、互通心得。有位大姐说,我的好学劲儿反倒督促了她,让她更用心练习,生怕跟不上我们的节奏;面对学球更快、技巧更灵活的年轻学员,我也放下年长的顾虑,主动请教她们的练习的诀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尽管我学习时间不长,已经参加了两次团队表演,而且还能独立上台。最近陪小外孙参加亲子活动时,我还现场展示了一套柔力球,赢得了大家的好评。这份成长与认可,正是“谦卑”为我铺就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