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子张底下又继续接着问,“何谓四恶”?这是君子应当戒除的。孔子继续为子张解释,“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这是第一条。为政者如果不先教人民,没有提倡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人民不懂得道德,不信因果,为所欲为。甚至不辨善恶、不辨是非、不辨邪正,乃至利害都不知道,犯了罪了,做了错事,为政者就杀他,这叫“虐”,暴虐无道。所以虐待人民是什么?没有去教他就惩罚他,这就是虐待。何止是为政者如此?一家的父母,如果没有教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去行孝,怎么做事,没教他,他犯了错误就打他、就骂他,那也是虐,虐待儿童。所以要教,父母的责任要教,养不教,父母过。父之过当然也有母之过,父母同等要有教育儿女的责任。那一个老板,一个企业老板,如果没有好好的教育员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员工犯了错误立刻就把他解雇,这也是虐。所以你好好想想,这个虐字我们有意无意就会犯。换句话说,只要你不去好好办教育,难免都会有虐民,虐待人民。</p><p class="ql-block">下面第二种恶,“不戒视成谓之暴”。根据马融的批注,说“不宿戒,而责目前成,为视成”。意思是说,为政者如果事先没有一再的告诫,宿戒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告诫他,而责目前成,就是立刻责成他完成这个任务,要看到成果,这就叫暴。“视成”的意思就是立刻要求看到结果,这就是暴力,为政者不可以这样,要怎么样?事先提醒告诫,不能够事先没说,然后突然之间就下了任务,说要明天就完成,那也是暴虐,苛刻暴虐。</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慢令致期谓之贼”。政令发布得很慢,叫“慢令”。“致期”就是限定时间非常紧急,刻不容缓,要让百姓限定期内一定要完成,这是“谓之贼”,是贼害人民。这里面做老板的,特别是要注意这个问题。为政者对你的下属,老板对你的员工,怎么样施行仁政?这一条特别要注意到,要早早的发布政令,让大家都知道,让大家早早做准备。而且在这当中不断的去跟进,不断的去查问,看看进度如何。如果是紧急的,赶快先做,不能说我发布了命令之后,我就坐等成果,到了事前的一天,然后再去问,可能这当中也都会拖了很多,那个时候如果还要去惩罚人,就会引起下面的怨恨。要惩罚得先惩罚自己,先做自我检讨:我没重视这个工作,如果重视这个工作,我会常常过问。这才行,要不然就是贼害了。</p><p class="ql-block">“四恶”最后一条,“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安国的批注说,“谓财物俱当与人,而吝啬于出纳,惜难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这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财物本来就应该给人的,但是“出纳之吝”,就是很吝啬,吝啬于出纳。本来该给的,还吝啬,这是有点像有司之任,有司就是小官来的,所谓库吏,管库存的。库存的出纳员,当然他每一样东西出纳他都要紧跟着、紧盯着,他不能错乱,错乱他有责任的,所以他就每一样出纳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个形容什么?谨小慎微。</p><p class="ql-block">如果是做领导的人,就不能做这种工作,做这个工作往往会小家子气,出手就很吝,所以所谓出纳之吝是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为人君的,做人领导的,那是要大方、大度,有大心量。特别是对于人才,在利养方面要照顾得到。一般的人往往都在利养上会计较,倒不一定是说计较你给他多少,他是计较你能不能平等,计较你对他是不是尊重。你做领导的尊重员工,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给他利养。提拔他工资,提拔他的职位,这就是表示对他的尊重,对他的赏识。你能赏识人,人当然就会有积极性。你不肯赏识他,他也就不会那么积极给你工作,自然人心是互相的感应。所以做领导的要懂得什么?调动员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你手上有人才,如果领导是高高在上,不关心下属的疾苦,对下属的需求也漠不关心,而且出手还很吝啬,往往这种人留不住人才。</p><p class="ql-block">大凡是能做大事业的领导,他都有一种气质,就是礼贤下士,对贤才非常礼敬、非常谦恭。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样,这就是做大事情的领导,看准了贤才,他能够礼贤下士。一般人做不出来,他心量不够,他不能容人,这就很难。像诸葛亮,他不是希求名闻利养的人,他是想着什么?终身高卧隆中,躬耕于陇亩,他要过隐居的生活。但是这个人真是一个人才,有智慧、有学问、有道德。刘备去请他,请了三次,那种诚心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才出来报刘备知遇之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刘备气数不可能恢复汉朝,最多是三分天下。所以诸葛亮还没出山之前就给刘备说明白了这个战略部署,我们只要守住蜀汉就可以了。在巴蜀(就是现在四川),你要想整个天下能够吞并下来,你这一代人做不到,这是诸葛亮的睿智。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刘备谦恭诚心的启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绝对不会浪费这个光阴,真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为了报他的恩,这是古人的道义、恩义。我们做领导的希望要有人才,得拿出刘备的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而且出手要大,大气,人的心量大,他才能成就大业,所谓“量大福大”。小家子气的你跟他,一看他,知道这种人不可能成就大业。哪怕他现在可能福报很大,但是他做不成大事,没这个心量,这个我们要懂。所以这四恶是对我们的告诫,为政者当戒除的。</p><p class="ql-block">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这里,孔子讲了“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