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吴焕先

陇上人

<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的军魂</p> <p class="ql-block">在甘肃泾川四坡村外的汭河岸边,一位年仅28岁的红军政委倒在了枪林弹雨之中。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冲锋,也用热血浇灌了中国革命的征途。吴焕先,这位红二十五军的灵魂人物,在长征最艰难的时刻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他所率领的部队,不久后便抵达陕北,成为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毛泽东曾深情评价:“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他虽生命短暂,却如炬火般照亮了黑暗年代的前行之路。</p> <p class="ql-block">破家革命</p> <p class="ql-block">1907年,吴焕先出生于湖北黄安一个殷实的地主家庭。然而,他并未沉溺于安逸生活,而是在麻城蚕业学校求学期间接触革命思想,于1925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成归乡后,他走上组织农民、发动革命的道路。这位“地主少爷”亲手将佃户请至家中,当众焚烧田契与借据,宣告:“谁种我家田,田就归谁!”这一把火,烧毁的是剥削的枷锁,点燃的是穷苦百姓心中的希望。此举震动乡里,也标志着他彻底与旧世界决裂,义无反顾投身于改天换地的革命洪流。</p> <p class="ql-block">血海深仇</p> <p class="ql-block">革命的烈火引来了地主豪绅的疯狂反扑。他们勾结土匪,扬言“踏平箭场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1927年春,吴焕先的父亲吴维棣携全家逃往后山,却被拦截杀害。长兄吴尚先、次兄吴奉先当场中弹身亡;父亲与幼弟被剥去衣物,乱刀砍死于水塘边;大嫂怀抱婴儿投水自尽。一家六口惨遭屠戮,血染故园。噩耗传来,吴焕先悲愤难抑,却未退缩半步。他含泪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头!”亲人的鲜血没有浇灭他的信念,反而化作他继续战斗的钢铁意志。</p> <p class="ql-block">重建红军</p> <p class="ql-block">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革命陷入低潮。危难之际,吴焕先临危受命,出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面对国民党重兵“清剿”、根据地几近沦陷的绝境,他挺身而出,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短短数日,他便组织起军部、两个师及特务营,集结七千将士,重振红军旗帜。在敌强我弱的困境中,他运筹帷幄,采取灵活战术,接连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大捷,粉碎敌人多次围剿。1934年,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合编,吴焕先任政委,肩负起领导全军的重任,为后续长征积蓄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军魂风采</p> <p class="ql-block">长征路上,吴焕先不仅是指挥员,更是战士心中的精神支柱。他严守群众纪律,反复告诫部队:“哪怕不见一人,也要以红军模范行动赢得民心。”行军途中,他见伤员张波衣衫单薄,立即脱下自己的毛毯为其盖上。那一夜,寒风凛冽,但战士心中却燃起暖流。多年后,张波将这条长215厘米、宽115厘米的灰色毛毯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见证军民情深的珍贵文物。吴焕先以身作则、爱兵如子,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委员,什么是红军的军魂。</p> <p class="ql-block">威逼西安</p> <p class="ql-block">1935年7月,吴焕先率部北出秦岭,兵锋直指西安,震动西北。在得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准备北上的消息后,他果断决策:西进甘肃,迎接党中央!他率领红二十五军挥师西进,连克两当、天水、秦安、隆德,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切断西兰公路,牵制大量敌军。这一战略行动,不仅打乱了国民党围堵部署,更为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远离中央、信息隔绝的艰难处境下,他以非凡的战略眼光主动担当,展现了共产党人胸怀全局、勇于负责的崇高品格。</p> <p class="ql-block">血洒泾川</p> <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抵达甘肃泾川王村镇四坡村。吴焕先在村民张锁房家的土楼设立临时指挥部,与程子华、徐海东共商军机。战斗打响后,他亲临前线指挥抢占有利高地。枪声骤起,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鲜血瞬间染红军衣。临终前,他仍奋力挥手,仿佛在下达最后一道命令。全军将士悲愤填膺,高呼“为政委报仇!”经过数小时激战,歼敌千余人,击毙敌团长,终夺胜利。这位年仅28岁的红军将领,将生命永远留在了汭河之畔,用热血谱写了长征路上最悲壮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不朽丰碑</p> <p class="ql-block">吴焕先是鄂豫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更是红二十五军的灵魂人物。他以坚定信仰、卓越才能和无私奉献,铸就了不朽的军魂。毛泽东曾高度赞誉:“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2009年,他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3年,泾川县建成全国首座吴焕先烈士纪念馆,修缮烈士墓、四坡战斗遗址与红军渡口,使之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故乡新县,竹林村小学被命名为“焕先小学”,每至清明,孩子们都会列队瞻仰故居,聆听那段烽火岁月的故事。英雄虽逝,精神长存。家乡人曾捧来故土与河水,洒在烈士墓前,含泪低语:“吴焕先烈士,家乡的人民来看你了!”那一声呼唤,穿越时空,诉说着永不遗忘的敬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