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我是平昌县第二小学的教师杨玉婷。暑假我阅读了《教育的初心》,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却以平实的语言叩问教育的本质: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又该如何守护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触动我的,是书中对“功利化教育”的反思。我们常陷入“分数至上”的焦虑,却忽略了孩子眼中的光、心中的热爱与成长的节奏。作者通过真实案例指出:教育不是“批量生产”高分,而是“因材施教”唤醒潜能——看到内向孩子的细腻,鼓励他表达;发现调皮孩子的活力,引导他探索;允许犯错,让“不完美”成为成长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让我想到身边的教育场景:一位老师为自卑学生设计他擅长的手工展示;家长放下“必须考名校”的执念,陪孩子观察昆虫。这些细节,正是对教育初心的践行——它不在宏大口号中,而在每一次耐心倾听、温暖鼓励和尊重差异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上书页,我更清晰意识到:教育是“慢”的艺术,要放下浮躁,回归“育人”本真。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守住初心就是把“人”放在中心——不急不躁,不盲目比较,用心守护每个孩子的独特,让他们在爱与尊重中,成长为有知识、有温度、有力量的人。这或许就是《教育的初心》留给我最珍贵的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