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与肩袖损伤区别与治疗

🔥 心中一团火

<p class="ql-block">穿毛衣时胳膊举不起来,一使劲肩膀就疼”“梳头到一半突然卡住,肩膀像被针扎一样”“贴了半个月膏药,肩痛反而更重了”</p><p class="ql-block">……生活里,不少人都被肩痛缠上,但多数人只知道“肩膀疼”,却分不清到底是啥问题——其实,最常见的两种肩痛,是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痛法”“治法”完全不一样,搞错了不仅白花钱,还可能越治越糟。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楚,帮你轻松分清、科学应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肩周炎:肩膀像被“胶水粘住”,越不动越僵</p><p class="ql-block">肩周炎还有个俗称叫“五十肩”,简单说就是**肩关节周围的膜和韧带粘在了一起**,把原本灵活的关节“冻住”了。 </p><p class="ql-block">谁容易中招?40~70岁的人,尤其是长期久坐、很少活动肩膀的上班族,或者胳膊受伤后固定太久的人;糖尿病、甲状腺不好的人,得肩周炎的概率也更高。 </p><p class="ql-block">- 痛起来啥感觉?最典型的是“又疼又僵”:白天疼得抬不起胳膊,穿衣服、后背手都费劲;晚上更糟,侧睡压到肩膀能疼醒;</p><p class="ql-block">-为啥会这样?就肩膀如果总不活动,关节周围的滑膜、韧带会慢慢发炎、粘连,时间长了就“转不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肩袖损伤:肩膀的“保护伞”裂了,一动就疼</p><p class="ql-block">肩袖不是“一根筋”,而是肩膀周围4块肌腱组成的“保护套”——就像给肩关节戴了个“护腕”,负责维持稳定、帮我们抬胳膊。肩袖损伤,就是这层“保护套”被磨破或撕裂了。 </p><p class="ql-block">- 谁容易中招?两种人最多:一是中老年人(年纪大了,肌腱慢慢退化变脆,稍微用力就可能裂);二是经常做“举胳膊过头顶”动作的人,比如打羽毛球、游泳、举重物的人,肌腱长期被摩擦,容易磨坏。 </p><p class="ql-block">- 痛起来啥感觉?和肩周炎不一样,它是“特定角度疼”:比如抬胳膊到肩膀高度(60°~120°)时,突然像被卡住一样剧痛,举过头顶反而不疼了;自己抬胳膊用不上劲,但别人帮着抬到高处,疼就减轻了。比如拿杯子、开门时,总觉得胳膊“软趴趴”的,用不上力。 </p><p class="ql-block">- 为啥会这样?年轻人多是“急性伤”,比如跌倒时手撑地、突然提重物,把肌腱拽裂了;中老年人多是“慢性磨”,肩膀活动时,肌腱总被骨头挤压摩擦,慢慢就磨出了裂口。</p> <p class="ql-block">测试1:“别人帮你抬胳膊”疼不疼?</p><p class="ql-block">如果别人帮你慢慢抬胳膊,不管抬多高都疼,甚至越抬越疼——大概率是肩周炎(关节粘住了,动就疼)。 </p><p class="ql-block">如果别人帮你抬胳膊,低于60°或高于120°时不疼,就中间那一段(肩膀高度)疼——大概率是肩袖损伤(肌腱在特定角度被挤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测试2:“后背手”能摸到哪儿?</p><p class="ql-block">试着把胳膊从背后往上抬,摸自己的肩胛骨或后背: </p><p class="ql-block">如果根本摸不到,甚至胳膊刚往后伸就疼——可能是肩周炎(外旋受限,后背手困难)。 </p><p class="ql-block">如果能摸到,但抬的时候肩膀前外侧疼——可能是肩袖损伤(肌腱发力时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测试3:“拎东西”有没有力?</p><p class="ql-block">手里拎一瓶500ml的矿泉水,胳膊自然下垂: </p><p class="ql-block">- 如果拎着不疼,但抬胳膊时疼——可能是肩袖损伤(肌腱负责抬臂,拎东西用不上它)。 </p><p class="ql-block">- 如果拎着也疼,胳膊怎么动都僵——可能是肩周炎(关节周围都发炎,发力就疼)。</p> <p class="ql-block">三、治错更伤身!这2种病,千万别搞反了</p><p class="ql-block">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肩痛就贴膏药、瞎按摩”——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治疗思路完全相反,搞反了会加重病情:</p><p class="ql-block">1. 肩周炎:别“养着”,越动越松!</p><p class="ql-block">肩周炎的核心问题是“关节粘连”,越不动粘得越紧,所以治疗关键是“温和活动,松开粘连”。 </p><p class="ql-block">- 疼得厉害时:先别硬动!可以用热毛巾敷肩膀(每次15分钟,每天2次),疼得睡不着就遵医嘱吃片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别过早按摩(会加重炎症)。 </p><p class="ql-block">- 不那么疼时:多做“松粘连”的小动作: </p><p class="ql-block"> 钟摆运动:身体前倾,胳膊自然下垂,像钟摆一样左右晃、前后晃,每次5分钟,每天3次(不用用力,靠重力带动)。 </p><p class="ql-block"> 爬墙运动:面对墙站好,手指沿墙慢慢往上爬,爬到疼的位置停10秒,再慢慢下来,每天3组,每组10次(循序渐进,别勉强)。 </p><p class="ql-block">- 严重时:如果僵得完全动不了,医生可能会用“小手术”把粘连的组织松开,术后再配合锻炼,恢复更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肩袖损伤:别“瞎动”,先养再练!</p><p class="ql-block">肩袖损伤是“肌腱裂了”,盲目活动会让裂口更大,所以要“先制动修复,再慢慢练”。 </p><p class="ql-block">- 轻度损伤(裂口小、不影响日常):用护具把肩膀固定4~6周,别抬胳膊过头顶(比如不举高晾衣服、不打羽毛球);疼的时候敷冷敷(48小时内)或热敷(48小时后),遵医嘱吃抗炎药;好转后练“肩胛骨稳定”(比如靠墙站,胳膊贴墙慢慢滑动,增强周围肌肉力量)。 </p><p class="ql-block">- 中重度损伤(裂口大、抬臂困难):别拖!尽早做“微创修复手术”,医生会用细针把撕裂的肌腱缝起来,术后再练康复,大部分人能恢复正常(年轻人、运动员更要早手术,避免后遗症)。 </p><p class="ql-block">- 绝对禁忌:别瞎按摩!尤其是“掰肩膀”“甩胳膊”的动作,会让撕裂的肌腱更严重,甚至断成两截。</p> <p class="ql-block">四、日常护肩:3个习惯,远离肩痛</p><p class="ql-block">不管是预防还是康复,日常护肩都很重要,记住3个小习惯: </p><p class="ql-block">1. 别久坐不动:每坐1小时,站起来活动5分钟肩膀——比如耸耸肩、扩扩胸、胳膊绕圈(前后各10圈),避免关节“生锈”。 </p><p class="ql-block">2. 提重物别勉强:搬东西时别单手提,尽量用两只手,胳膊别离身体太远(比如不伸直胳膊拎重物),减少肌腱摩擦。 </p><p class="ql-block">3. 睡觉别压肩膀:习惯侧睡的人,别总压一边肩膀,最好两边交替睡,或在胳膊下垫个小枕头,减轻肩膀压力。</p><p class="ql-block">其实,肩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分不清病、瞎治疗”——把肩袖损伤当肩周炎“硬练”,会练裂肌腱;把肩周炎当肩袖损伤“硬养”,会养僵关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看清自己的肩痛问题,早发现、早应对,让肩膀重新灵活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