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感——婚姻的最大杀手

惠建峰

<p class="ql-block">  经常听到身边这样的话:“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他/她却背叛了我”。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众和媒体是一致的谴责:“忘恩负义,无耻之徒。”可是道德评判永远在一段无法挽回的关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在维系两性关系?两性关系又叫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更不是义务关系。顾名思义,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是有亲密感,有亲密感,两性关系自然能维持下去,如果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只有两种结果,离婚和出轨</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能够在家庭中创造幸福快乐的体验,不需要任何感恩教育,快乐的人自然会感恩每个人。如果没有快乐,感恩教育会变成沉重的道德枷锁,把每个人锁在彼此牺牲,彼此消耗的关系之中。</p><p class="ql-block">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亲密?是我们亲密的能力不够,比如,我们这代人很多人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得,作为家里的女儿在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最少,最无足轻重,甚至被父母厌恶的人。若想生存下来,通常她要勤俭节约,辛苦干活,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才能得到一点立足之地。童年的生存策略,烙印在潜意识里,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必须要辛苦付出,才能获得婚姻幸福。如果对方想离开我,他就会很内疚,于是不会离开我。而事实是,内疚感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所以古有剔骨还肉一说,很多男人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开婚姻。</span></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这个关系越趋近死亡。付出感必然伴随着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可以想像,这样的道德圣人,最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不要离开我,因为我已经为了你,损耗自己很多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经常在婚姻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那么仔细的觉察一下,我的潜意识被什么样的魔咒控制着?回到内心问自己:我真正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命体验?比如做饭时,若发现自己在抱怨油烟,可以回到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p><p class="ql-block"> 只有 当我们能够从潜意识的魔咒中醒来,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为自己创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自然能够建立起亲密流动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是潜意识魔咒里那个随时恐惧被抛弃的孩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成年人之间,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span>当成为心理上的成年人,没有人可以抛弃我,我无需再去讨好对方,只是尽情为自己去创造丰盛、亲密、流动的人生体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