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喜欢旅游,一群七老八十腿脚不便的老人,专程从重庆来莽山“不需爬山的山中旅游”。</p><p class="ql-block">但遇上连续阴雨、大风加浓雾虽然乘6级电梯爬上莽山,却被漫山浓雾遮住了视线,与五指峰对面不识而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也有收获:在这里参观了莽山自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莽山自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莽山自然博物馆“结识”了蛇博士陈远辉。</p><p class="ql-block">一位手捧大蛇的雕像塑在莽山自然博物馆前。</p><p class="ql-block">它就是我们的同龄人一一蛇博士陈远辉。</p> <p class="ql-block">莽山自然博物馆位于风光旖旎的猴王寨景区旁,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省生态环境科普基地。</p><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莽山烙铁头蛇是莽山独有物种,现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莽山五峰山莽山旅游是最近几天的事,但结识莽山却是因为30多年前的“莽山烙铁头”,那时读过一篇报告文学,讲一位林场的医生,因救治了一位被毒蛇咬伤的护林员,而发现、研究这种剧毒的烙铁头毒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今天终于来到了故事发生地一一莽山。</p> <p class="ql-block">蛇类研究专家陈远辉。</p><p class="ql-block">陈运辉毕业于湖南郴州卫生学校,林业高级工程师及主治医师,曾任湖南省莽山自然博物馆馆长,被称为“蛇博士”。</p><p class="ql-block">1968年起在莽山自然保护区工作,1984年通过蛇伤病例线索发现新物种莽山烙铁头蛇,1989年与赵尔宓合作研究,1990年正式命名该物种,1996年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p> <p class="ql-block">陈远辉独创“禁止局部结扎”蛇伤疗法,救治500余例患者,治愈率99.5%;2000年突破人工繁育技术,放归幼蛇160余条。研究期间九次被毒蛇咬伤,左手中指截肢仍坚持科研,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蛇伤精治》等专著,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以下文图均来自莽山自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莽山,千峰叠翠,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在这片原始森林覆盖的神秘之地,腐木与岩缝构筑起蛇类的隐秘王国,而瑶族祖辈们则在此传颂着“小青龙”的古老神话。</p><p class="ql-block">“然而,直到1984年的一个寻常黄昏,历史的轨迹悄然改变莽山林场职工医院的蛇医陈远辉,收治了一名被毒蛇咬伤的护林员。这一不经意的举动,却意外揭开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秘密,成就了今日的蛇界国宝--“莽山小青龙”的传奇面世。</p><p class="ql-block">“从那一刻起,陈远辉与莽山的缘分便被深深镌刻。他的名字,与这片古老的土地、与‘莽山小青龙”,’紧紧相连。如今,让我们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走进‘九指蛇博士’陈远辉的灵境守护人生,触摸一段用鲜血与痴狂写就的护蛇史诗。”</p> <p class="ql-block">1984年黄昏,莽山林场职工医院的全科医生陈远辉,收治了一名被毒蛇咬伤的护林员。病人描述那蛇“比酒瓶还粗,尾尖雪白”,伤口剧痛肿胀远超寻常蛇毒。行医11年的陈远辉遍查典籍却无迹可寻,一个震撼的念头闪现:这或许是未被科学记载的物种。</p> <p class="ql-block">陈远辉就此踏上寻蛇之路。每逢休息日,他背起背包装足干粮,钻入阴暗潮湿的无人区。熊啸深谷、迷途断粮皆未阻其脚步。1989年秋,山民兜售两条“白尾怪蛇”的消息传来,他狂奔而至,掏空全家积攒三年的冰箱钱换回两条翠鳞黑纹的毒蛇。当夜,他颤抖着冲洗出蛇的照片寄往省城,却因黑白影像模糊遭专家质疑。倔强的他怀揣两条幼蛇远赴成都,求助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幼蛇太小难辨特征,他折返莽山扛起三米长的成蛇再赴蜀地。1990年,《四川动物》期刊宣告:中国第50种毒蛇“莽山烙铁头蛇”横空出世,其名源自三角烙铁状的头颅与莽山故土。</p> <p class="ql-block">潜心研究“蛇”的陈远辉,研究成果颇丰,先后在省级和全国性杂志以及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上,发表、宣读学术论文40多篇。他的许多蛇类研究第一手资料成为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制订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莽山烙铁头蛇人工繁殖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郴州市科学技术进步</p><p class="ql-block">特等奖</p><p class="ql-block">郴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二00六年五月</p> <p class="ql-block">新种的发现引爆盗猎狂潮,黑市一度叫价飙至百万一条。</p><p class="ql-block">陈远辉冲进县政府,磨破嘴皮促成一纸禁令。</p><p class="ql-block">为守护这不足500条的“蛇中大熊猫”,他倾家荡产建起家庭蛇池。客厅铁笼盘踞巨蛇,女儿卧室孵着蛇卵;无钱购活鼠,便宰杀妻子养的鸡鸭饲蛇。盗蛇贼深夜翻墙,他抡起木棍搏斗,将幸存蛇移入卧室贴身而眠。</p><p class="ql-block">更惨烈的代价是鲜血。</p><p class="ql-block">为破解蛇毒机理,他以身试险:前八次被咬拒绝止痛药,记录每丝痛感;1999年更在溪涧石缝发现新种一一赵尔宓将其命名为“陈氏莽山后棱蛇”,表彰这位“蛇博士”的卓绝贡献。</p> <p class="ql-block">2003年放生幼蛇时,蛇牙猝然刺入中指。生死攸关的“黄金3分钟”,他却举起相机拍摄咬痕:“这是首条野外幼蛇放生,资料比命珍贵!”</p><p class="ql-block">剧毒随血流奔涌,很快便陷入昏迷,三天三夜休克后,他奇迹生还,左手中指却永远截断。举起残手,他笑称:“九指蛇医,是烙铁头给我的勋章”。</p><p class="ql-block">2008年冰灾压垮莽山,陈远辉跪在雪地捧起冻僵的蛇尸老泪纵横。这位本该退休的老人联名上书:“让我留下!它们需要我!”</p><p class="ql-block">十年后,当仿生巢穴中钻出十条扭动的幼蛇,他匍匐在地痛哭失声一一全球首次仿野生繁殖成功,为极危物种点燃生机。如今女儿陈香颖接替他潜入密林,无线电项圈追踪蛇迹;当年质疑中国护蛇能力的外国学者,在蛇馆见游客如织时默然折服。</p><p class="ql-block">冷血蛇不懂人情,莽山却将誓言刻进年轮:每一片蜕下的蛇鳞都是碑文,每一条游动的翡翠幽灵,都是陈远辉精神的永恒映照。</p> <p class="ql-block">陈远辉研究毒蛇的部分著作。</p> <p class="ql-block">《与蛇共舞》</p> <p class="ql-block">《探秘神密的莽山》</p> <p class="ql-block">《蛇伤校治绝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