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书案,与《孟子》的相逢总让心灵充盈而丰沛。今日重读“楚大夫教子学齐语”一章,孟子以生动譬喻揭示环境对人格塑造的深远力量。那字句如清泉流淌,不仅涤荡了往昔的迷思,更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令人顿生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孟子之言,切中肯綮:楚人欲使其子学齐语,虽聘齐师严加督教,然若日日处于楚人喧语之中,终难成章;反之,若将其置于齐国市井之间,耳濡目染,不待鞭策,自能脱口成言。此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人之成长,实赖其所处之境。环境若正,如春风化雨,善念自萌;氛围若善,似沃土育苗,德行自长。与贤者居,则近贤而化;处善境中,则向善而行。</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良善之境不仅能涵养人心,更能唤醒内在的崇高。当你以圣贤之心待人,他便不自觉地趋近圣贤之行——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塑造的力量。正如光照暗室,正向的期待能点燃沉睡的良知,让本有的光辉重新闪耀。</p> <p class="ql-block">心理学所言“原生家庭影响”,正是孟子智慧在当代的回响。许多孩子行为偏差的背后,往往是成长环境中爱与引导的缺失;而博仁老师基地夏令营的实践,则令人动容:志愿者们视每个孩子为“小圣贤”,以尊重唤醒尊严,以信任激发责任。在这样充满正向能量的场域中,孩子们悄然蜕变——言行有礼,内心阳光,自律自信,仿佛良知被温柔唤醒。</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心弦震动的,是由此萌生的觉醒:从被动接受环境,到主动创造环境。我们不必仅做善境的受益者,更可成为善境的缔造者。愿做家庭中的“薛居州”,以温润之德滋养亲情;愿为团队里的“齐人”,以坚定之志引领同行;更愿成为生活中的“环境塑造者”,以点滴善行汇聚成向上的洪流。当每个人都能点燃一盏灯,便能照亮一片夜,让善的种子在沃土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感恩今日与圣贤对话,于经典中汲取力量,在感悟中明晰方向。未来之路,我愿承继孟子之智,以心育心,以光传光。不只追求个体的清明,更要投身于正向环境的构建之中,做那播火者、引路者、守望者。让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成为他人前行的星光,共筑一个向善向上的人间暖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