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星球第930篇,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被需要有价值。

恩燕

<p class="ql-block">🌈 日记星球第12期早起团读书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写作,与光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 10月19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名:《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Day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读页码:308-329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组别 : 21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姓名:恩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金句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你觉得有用的东西,你会好好的爱护,珍惜它,善待它。同样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价值,你就会善待自己,爱自己,这就是自爱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缺乏别人需要的感觉时,他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因此家庭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而且远远不够,还要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让孩子做那些粗重的家务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也没有多少活可干,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创造机会让他有被需要的感觉。我们可以提供孩子的能力,主动提出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他是否真的能帮上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他感觉自己是有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读书收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读到“被需要”这三个字时,心里像被轻轻撞了一下。我们总以为给孩子足够的爱就够了——陪他说话,给他做饭,为他操心每一件小事。可这本书却提醒我:爱,只是起点。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被需要”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那本书封面上撑着橙色雨伞的人,走在风雨里,却因为有人等着他回家而走得坚定。孩子也一样,他们需要的不只是遮风挡雨的伞,更是“我能为你撑伞”的那份底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儿子主动说要帮我整理书桌。其实他弄得乱七八糟,我差点就想说“算了妈妈来吧”。但那一刻,我忍住了。我站在旁边看着他一本本摆书,还特意把我的日记本放在最上面,笑着说:“这是最重要的!”那一刻,他的眼睛亮了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被需要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归属感的确认。它让孩子从“被照顾者”变成“参与者”,从“接受爱”走向“付出爱”。这种转变,比任何夸奖都更能建立内在价值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践行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明天开始,我要在家里设立一个“我能帮上忙”的小任务清单。比如请他帮我拿快递、给绿植浇水、决定今晚的菜肴,水果种类……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参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上练,心上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久久为功!</p> <p class="ql-block">黄启团老师站在书旁,神情笃定。他讲了27年心理学,见过太多家庭用爱捆绑孩子,也见过太多孩子在“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的温柔牢笼里,渐渐失去了生活的热情。他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被需要过,他就不会觉得自己重要。”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我心里某个一直忽略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我们总怕孩子累着、伤着、做不好,于是把所有事情都扛在自己肩上。可我们忘了,孩子不是来享福的,他是来成长的。而成长的本质,是“我能做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就像那个橙色的雨伞,它不只是遮雨的工具,更是一种承诺——“我在为你挡风雨”。当孩子也能成为别人的伞,他的生命才真正有了重量。</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窗子洒在书页上,落叶静静躺在翻开的章节之间,仿佛时间也为阅读驻足。杨绛先生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忽然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多厉害的人,而是让他成为一个能感知自己价值、也能温暖他人的人。而这一切的起点,不是成绩,不是才艺,而是“我有用”。</p> <p class="ql-block">当一个孩子知道妈妈会因为他的帮忙而轻松一点,爸爸会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开心一笑,他在家里的位置就不再是“被照顾的小孩”,而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种归属感,才是自信最深的根。</p> <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城市还在沉睡,读书会的灯光已经亮起。一群人在线上相聚,不是为了速成技巧,而是为了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p> <p class="ql-block">我也想把这份“我能做点什么”的信念,种进孩子的日常。早起十分钟,让他帮我准备早餐;出门前一分钟,请他检查门有没有锁好;睡前五分钟,听他讲讲今天他“帮了谁”。</p> <p class="ql-block">这些小事,就像清晨的光,一点点照亮他内心的自我价值。我不再只是那个为他遮风挡雨的人,我也要学会,偶尔在他面前“示弱”,让他成为我的光。</p> <p class="ql-block">被需要,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信任的机会。当孩子感受到“我很重要”,他才会真正学会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