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斗草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游戏。属于端午民俗,多为女子游戏。宋代大词人晏殊在《破阵子》词里写道:“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生动地描写女子斗草获胜的喜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斗草的形式有武斗和文斗之分。武斗就是比赛草的韧性;两人双手各持一草的两端,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被对方拉断谁为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谁便赢。“文斗”不仅需要植物常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p> <p class="ql-block">第六十二回,写到香菱与众丫头玩斗草之戏。原文写道:</p> <p class="ql-block"><b>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b></p> <p class="ql-block">香菱和丫头们的玩法属于“文斗”。大观园的丫头们由于耳濡目染,都具备一定的诗词文化素养。从她们斗草的内容看,“观音柳”对“罗汉松”,“君子竹”对“美人蕉”,“星星翠”对“月月红”,“《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对“《琵琶记》里的枇杷果”,“姐妹花”对“夫妻蕙”,均采用对仗,十分工稳。因为香菱在众丫头中诗词修养最高,所以最终香菱获胜。</p> <p class="ql-block">小说中写香菱与众丫头斗草的情节有何作用?首先,斗草情节写出了大观园众女儿特别是唱戏的女孩的天真、活泼以及蓬勃的青春气息。比晏殊笔下将斗草获胜归结于春梦好的东邻女子更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请看荳官如何与香菱争胜:</p> <p class="ql-block"><b>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b></p> <p class="ql-block">香菱解说是一本正经,荳官明显是胡搅蛮缠;因为兄弟蕙、夫妻蕙实有,而父子蕙、仇人蕙明显是比附和杜撰。荳官意在嘲笑香菱“想夫妻了”,后争执双方甚至扭在一起,以致弄污了香菱的石榴裙。从中可以看出众女孩的快乐无比和青春懵懂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其次,进一步突显香菱的纯洁无瑕。在太虚幻境判词里,香菱是“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在解说自己的名字时说“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在斗草结束后,宝玉给香菱送来一支并蒂菱;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又特意提到香菱的花签是一支并蒂花,上面一句诗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正对应了她的那支夫妻蕙。这些情节强化香菱高雅、脱俗、纯洁的形象,与香菱“莲枯藕败”的结局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悲剧意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