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认识质量单位》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本次质量单位教学以“生活感知”为起点,虽达成基础认知目标,但在“数学化转化”环节仍有不足。</p><p class="ql-block"> 课堂初期通过让学生掂苹果、抱书包建立重量体感,有效消除了对“克、千克”的陌生感,多数学生能准确说出常见物品质量。但在关键的“感知→量化”过渡中,对天平、弹簧秤的操作指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混淆“估测”与“实测”,出现“凭感觉报数”而非依据工具读数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此外,练习设计与生活场景结合度不足,仅停留在“填单位”层面,未延伸到“买东西算重量”“比较不同包装物品性价比”等真实问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p><p class="ql-block"> 后续需优化两点:一是增加工具操作时长,让学生在“试错”中掌握测量方法;二是设计生活化任务链,推动感知经验向数学思维深度转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