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禹分了九州,所以:</p><p class="ql-block">原文: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p><p class="ql-block">译文: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p><p class="ql-block">第二节,就一句话,“舜亦以命禹”。这是后来舜让位给禹,也是用尧的这段话嘱咐禹。证明古圣先王传下来的道是一致的,都是教我们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禹,禹王在这里也是如此做下去,他也是往下传,一直传到后面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到孔子这里,孔子把这些古圣先贤之道形成文字,汇集起来,形成了儒家文化。中国文化的脉络就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所以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不是自己创作,完全是转述古圣贤王的道。古圣贤王之道也不是他自己创作,都是证得了中道境界之后,自性性德显发,流露出来就是这样子。他不像其它学派,有的是自己创作,自己创作用自己的意思,往往就有偏邪。为什么?起心动念了,甚至还有分别执着,那就不是中道,不是中道肯定就会有偏邪,就会有错误。</p><p class="ql-block">我们再看第三小节。“曰:予小子履”,这一节一直讲到“罪在朕躬”。这段话是商汤在起兵讨伐夏桀时的告天之词。等于替天行道,他要禀告上天,写了这段文。所以“曰”是汤曰,汤王。“予小子履”,履就是商汤的名字,予就是我,小子就是谦称,我是一个小子。谁的小子?上天,天帝的小子。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说到,”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汤告天,故谦言小子”,是这样的由来。汤王父天母地,以天做父,以地做母,所以他称天子。他要替天行道,要把天地圣道行在世间,要做人民的好表率,要做圣人。所以这里汤王告天,就自己谦言小子。“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意思是说,这是汤在伐桀之前,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皇帝,他昏庸淫乱,可以说是恶贯满盈,所以汤王革命,起来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他这是告天之词,说我小子履,谨,就是谨慎的谨,敢用黑牡做祭品,祭天。“玄牡”,玄是黑色,牡是祭祀的牲口,像牛、羊、猪、马、狗、鸡,这都是祭祀的牲口,牲畜。牡是雄性的,牝是母性的。说“敢昭告于皇皇后帝”。《说文解字》上讲皇是大的意思。《尔雅.释诂》里说,后是“君也”。后字应该是跟简体字后字是一样的。皇皇后帝,意思就是说大大的君天地,直译是这样,这是对上天的尊称。我敢明告于皇天大帝,禀告上天。</p><p class="ql-block">“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这个话根据皇侃、邢昺注释是这样说,汤王在这里明告天地,他伐夏桀是顺天奉法,不敢擅自赦免有罪的人。谁有罪?夏桀。不敢赦免他,要讨伐他。“帝臣不蔽”,这个帝是天,帝臣是谁?是桀。桀当时是天子,但是昏庸无道。天子有事天的义务,他要事奉上天,就像事君一样。所以桀叫帝臣。他居于帝臣之位,但是他犯的罪很多,不可隐蔽,上天看得清清楚楚。“简在帝心”,帝心就是天心,简当阅字讲,阅读的阅,意思是说天帝心里头看阅得非常清楚,你没办法隐瞒罪恶。这是汤王说的,是讨伐桀的告天词。</p><p class="ql-block">下面又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根据《尔雅.释诂》,“朕”字就指“我”。古时候无论贵贱都把朕字当我字讲,是自称。到了秦始皇之后,只有天子才能够称朕。这个意思说我身有罪,“躬”就是身体,我身有罪,“无以万方”,请天地不要牵连万方之民。我的责任我承当,我的罪过我甘愿受惩罚,不要连累了万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句话不得了!说天下万民,万方之民,他们如果有罪,这个罪责由我来承担,罪在我一身,这就是圣君的心量。人能不能成为圣人,就看他有没有这样的心量。看到这世上一切人不如法,有错误,不去批评、不去指责,更不去惩罚,反而回过头来反求诸己,责备自己,是我没教好他们,我没给他们带个好头,我得自责,罪己。真正能这样做,他能够入境界,入什么境界?刚才讲的中道,圣人境界。这个跟自性相应,跟自性相应就是跟宇宙人生真相相应。什么是真相?简单的来说,整个宇宙万物跟我是一体的,这就是事实真相。我以外没有人、没有物,是一体的。所以人就是我,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他们有罪当然就是我的罪。所以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话太深了,是基于宇宙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说出来的。反求诸己,一己以外没有天下人。</p><p class="ql-block">孔子传给颜回也是这个心法。孔子告诉颜回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个话可以说就是孔颜心法,跟尧舜禹汤的心法没有两样,同出自一个真心本性中。你看孔子告诉颜回,你自己克己复礼,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就归仁了,为什么?因为自己跟天下不二,是一。所以为仁由己,不是由人,你自己肯为仁,你就修自己,修己以敬,就能安人,就能安百姓,就能安天下。说得更究竟一点,就能安宇宙,宇宙万物都安了。宇宙大同,不仅是世界大同,世界才是个星球,一个地球而已,宇宙的大同。就是佛法讲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都是修己以敬,只是修身而已。看到众生还有丝毫的过恶,说明自己没有修好,不能埋怨他,是我没修好,这就是地藏菩萨他的存心。所以他为什么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觉得他自己没有脸面成佛。为什么?因为还有地狱的众生,地狱的众生是有罪的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地藏菩萨是这样的承当。地狱里的众生他有罪,谁的罪?我的罪。我还没修好,我不圆满,我怎么能成佛?所以他要拼命修,把这些众生都度成佛,真的一丝毫罪恶都没有了,他才成佛。所以这一个心法,何止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颜之心法?不正是诸佛的心法吗?</p><p class="ql-block">《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反过来说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从反面上说。众生如果还有过恶,是我的过恶,我还没修好,我得继续修。我修好了之后,我看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都成佛了。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无情众生,这个范围就太广了,包罗宇宙一切万物。有情的众生像人、动物、诸天鬼神,这都是有情的。无情的呢?山河大地、植物、矿物,无情众生。“同圆种智”,都一块成佛了。成佛之后他的境界就是这样,没有一尊不是佛,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佛的法身。所以,还看到有没有成佛的众生,说明是自己没成佛、没修好,确实是罪在朕躬。所以你读一读这些古圣先王的经典,你想想,这不就是跟一乘佛法没有两样吗?不要分别执着,《论语》也是一乘佛法。蕅益大师之所以批注《论语》,就是开权显实,权是权巧方便,实是真实说。孔子孟子四书里面的很多是方便劝巧的说法,开权显实是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你,把它提升。不能说提升,就是他把真实义给你揭露出来。它本来就是这样真实、这样圆满的意思,我们可不能把它偏解了、错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