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第一个问题:选材 —— 选对 “故事种子”,才能长出奇妙大树</font></b><br><b>一、“森林里:松鼠与孔雀”组 ——像搭积木一样,能玩出超多花样</b><br>王敬涵:让乌鸦偷偷拿走了松鼠的松果,然后松鼠和孔雀一起想办法,把乌鸦抓住了,就像演了一场小侦探剧;<br>周林岚、刘昱辰、刘俊彤:孔雀帮松鼠捡掉在地上的松果、救被卡住的松鼠,后来孔雀的羽毛缠上水草,松鼠也反过来帮忙,就像好朋友互相搭把手;<br>曲芃曲、李墨扬:孔雀光顾着欣赏自己的羽毛,忘了准备冬天的食物,到了冬天冻得直哆嗦,最后后悔了,大家读的时候都能明白“不能只顾玩,要提前做准备”;<br>宁帅侨、王楚然:借“森林比美大赛”讲故事:松鼠去帮兔子修屋顶、找小兔,弄得自己灰头土脸,可最后却得了冠军;孔雀怕弄脏羽毛不帮忙,反而没人落选,这一下子就告诉咱们“心里美比长得美更重要”;<br>崔梓墨():关注到“保护森林环境”,写松鼠和孔雀一起打扫森林,还号召大家一起爱护家园,特别有意义!<br>这一组的好处就是,大家没把自己框在一个小圈子里,既没忘了“松鼠爱存松果、孔雀羽毛美”的特点,又加了好多新鲜情节 —— 有抓小偷的、有互相帮忙的、有讲道理的,就像搭积木,能搭出房子、汽车、城堡,怎么搭都新鲜!<br><b>二、“菜园里:西红柿和茄子”组 ——有点像“按套路出牌”,难玩出新花样</b><br>和松鼠孔雀组比,这一组的选材就有点“固定”。咱们想想,西红柿和茄子都长在菜园里,不能像小动物一样跑、一样说话互动,所以大家的故事大多集中在这几类:<br>周筱雅、英湛悦()写西红柿被小蜜蜂夸了几句,就骄傲起来,不肯好好扎根长身体,到了秋天变得干巴巴的,最后被拿去喂猪了,这是讲 “不能骄傲”;<br>于越甜、方钰皓、周奕童写西红柿和茄子互相看不上,后来小蜜蜂劝它们和好,或者遇到暴风雨一起扛过去,这是讲 “要互助”;<br>张恩齐写“菜园舞会”,虽然很热闹,但还是没离开“菜园里的日常”。<br>不是说这些故事不好,而是西红柿和茄子的 “身份” 太固定了 —— 它们长在土里不能动,要讲 “骄傲” 只能和 “结果好不好” 挂钩,要讲 “互助” 只能等 “刮风下雨”。这样一来,很容易和别人写得差不多,甚至不小心和范文撞车,就像提前定好了剧本,少了点 “哇,原来还能这样!” 的惊喜。<br><b>三、“深夜文具盒:铅笔与橡皮” 组 —— 像只有两种口味的糖,选来选去差不多</b><br>这一组的选材更简单,几乎只有两种方向:<br>高楚杰、刘昱含写铅笔和橡皮吵架 —— 铅笔说 “我能写字,我最厉害”,橡皮说 “我能改错题,我更重要”,这是讲 “争功劳”;<br>常湘琳、郭馨甯写小朋友不爱惜它们,铅笔断了芯、橡皮变脏了,这是讲 “要爱护文具”。<br>咱们都知道,铅笔的作用就是写字,橡皮的作用就是改错,它们的 “本事” 太固定了,很难拓展出别的主题。就像只有苹果味和橘子味的糖,就算包装不一样,味道还是那两种。最后大家的故事,差别只在于 “把吵架写得有多热闹”“把橡皮变脏写得有多具体”,很难让人眼前一亮说 “哇,这个想法好特别”!<br><br><b><font color="#ed2308">第二个问题:描写 —— 给故事 “添色彩”,让角色活起来</font></b><br>很多同学的故事有了有趣的情节,但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 “画面感”,这其实是 “描写” 在 “偷懒” 哦!<br><b>咱们先说说环境描写。</b>之前专门用半堂课教大家写场景:先联想画面,再加形容词,最后加个 “小动物”让场景“活”起来。比如写森林,不能只说“森林里有树”,可以写 “清晨的森林裹着一层薄薄的雾,松树举着绿油油的针叶,小露珠在草叶上滚来滚去,突然一只小鸟扑棱着翅膀飞过”—— 你看,这样一写,是不是像亲眼看到了森林?筱雅、崔艺骞、曲芃宇、马诗淇这几位同学就能活学活用,创设了情境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br><b>再说说角色描写。</b>故事里的小动物、小物件就像咱们的小伙伴,得让它们 “会说话、会动、会想心事” 才行!比如写 “骄傲的孔雀”,不能只说 “孔雀很骄傲”,可以写 “孔雀昂着头,把尾巴开得像大扇子,一边转圈圈一边说:‘你们看我的羽毛多漂亮,谁都比不上我!’”;写松鼠帮兔子,不能只说 “松鼠去帮忙了”,可以写 “松鼠看到兔子着急得直跺脚,立刻放下手里的松果,踮着脚尖爬上屋顶,还一边擦汗一边安慰:‘别担心,咱们很快就能修好!’”。<br>没有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再曲折的情节也像没涂颜色的画,吸引不了人。所以大家平时要多读书,把书里精彩的描写记下来,就像攒 “描写小零件”,下次写故事时,就能把角色装得 “有血有肉” 啦!<div><b><font color="#ed2308">再来说说仿写的问题。</font></b>什么是仿写,为什么你的仿写就变成了抄袭?郭馨甯、田书源、刘俊彤、张恩齐、方钰皓、英湛悦,本次习作都被范文捆绑了,就觉得这个范文太适合我,就也写不出这么好的了,就照着写吧,还省劲,还有一部分是我用这个事,但是我自己写就觉得这个不是抄袭了,其实你的描写还不如范文,让人一眼就发现你是抄的,而且写得更差。其实说到底还是不愿意动脑筋,想偷懒。所以范文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呢?它可不是让我们“照葫芦画瓢”的 “抄题答案”,而是帮我们打开思路的“钥匙”。<br>比如范文里写 “骄傲的孔雀” 时,用了 “昂着头开屏”“不屑地甩尾巴” 这样的动作描写 —— 这时候你就该学:“哦,原来写骄傲的角色,可以加这些小动作!” 然后你可以用这个“方法”,写 “骄傲的西红柿” 时,让它 “挺着红肚子晃来晃去,还把叶子翘得高高的”,这才是把范文的 “好方法” 变成了自己的 “新创意”。<br>再比如范文里有 “遇到困难一起解决” 的思路,你完全不用跟着别人的故事写!写松鼠和孔雀,就可以是 “松鼠的储粮洞被积雪压塌了,孔雀用长尾羽扫开积雪,松鼠再把松果搬进新树洞”;写西红柿和茄子,能是 “调皮的小蜗牛啃咬西红柿的茎,茄子让藤蔓缠住蜗牛,西红柿再用叶片挡住蜗牛的路”;写铅笔和橡皮,还能是 “铅笔不小心把作业画错了长线,橡皮帮它擦掉多余痕迹,铅笔再顺着橡皮擦过的地方,重新写出工整的字”—— 你看,这些都是 “一起解决困难” 的思路,但故事细节全是自己想的,比照着范文写有趣多啦!只要思路是学来的,故事细节是自己想的,就是最棒的仿写!<br>同学们,写作就像学骑自行车,范文是帮你扶着车的老师,而不是替你骑车的人。只有自己慢慢尝试、慢慢思考,才能学会 “自己写故事” 的本领。下次再看范文时,多问问自己:“它用了什么好方法?我能不能用这个方法,写一个不一样的故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