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次用视频上《爬墙虎的脚》,效果比我预想的好太多了。课前我特意找了段高清微距视频,一开始就给孩子们放,镜头里爬墙虎的细丝慢慢伸出来、头上变成小圆片,还能清楚看到“巴”在墙上的样子,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都凑到屏幕跟前,嘴里不停念叨“原来脚是这样的”,比我光拿着图片讲直观多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讲到“爬”的过程时,我把视频剪成了慢动作,还配上了字幕标注“触、变、巴、拉、贴”这几个动词,孩子们跟着视频里的动作一起数,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几个动作是连着的,有个孩子还举手说“老师,它不是一下子爬上去的,是一步一步拽着墙往上走”,这正是我想让他们理解的重点。后来我又放了段风吹爬墙虎叶子的视频,没等我问,就有孩子说“叶子动起来像湖面的波纹,怪不得作者用‘漾起波纹’呢”,视频把文字里的画面变活了,孩子们理解得特别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惊喜的是最后让他们给视频配解说词,好多孩子都用上了课上学的动词,还有人学着视频里的观察角度,说“你看这刚长出来的细丝是嫩红的,粘在墙上的已经变成灰色了”,看得出来视频真的帮他们学会观察了。不过也有点小问题,选的视频有一段太长了,中间没及时暂停互动,下次得把视频剪得更碎一点,多留些时间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