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落日如此美丽、如此温柔,它就要离去了。它离去后,夜晚将会缓缓降临到苍茫的大地上。这里,我觉得“缓缓”这个词不恰当,这是文河的一种想象。而实际上,在秋天,尤其是深秋,夜的来临是很迅疾的。文河这种说法对于夏天来说,较适应,尤其是在北疆,你几乎感觉不到夜晚的降临。那种缓慢,甚至拉长到一种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晚降临了。紧接着“局限”,文河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局限中生活。”我承认,这种观点;好像没有什可拓展、可申述的。但是,这一句却有点令人沮丧了——沮丧是说得有点温和,严格一些说就是:悲哀、可怜。“我无法突破我卑微的生活。”难道我又能突破我卑微的生活吗?我难道又生活得多么高大吗?光阴的流逝与漂洗,让生活越来越卑微、每况愈下。外面卑微地佝偻着,内心屈辱地存活着。我是深深地认同文河这种“局限说”了。文河当年是因为什么而触发此感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大地般无限广阔,但我是一个局限。”今天我却不那么觉得了。我以为不论谁,你表面上看他无限风光,可内心可能他也窝火、龌龊得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像一个湖(忽然觉得开篇“对于一个湖来说”是一个虚拟了,现在再读全篇,并不感觉文河是面对一个真实的湖而作此文;通篇是一个隐喻、一种感慨),深深地陷入生活之中。”这个“湖”,和这种“陷入”,不是一件好事。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么多年来,我已慢慢接受我的局限”。是不幸还是明智呢?这种接受,就像“接受落日一次次离去时的幽暗与冰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我觉得发生了一个转折,不是他的思想发生转折,而是文意上转入了下一层内容。“我是卑微的,所以我热爱细小的事物。”以前我从未想过我为什么对微小事物感兴趣?原来我与它们是同类,我们都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类。天地生万物,茕茕孑遗,蜉蝣朝生暮死,喇叭花朝颜夕凋,我们不过是茫茫云气中一粒微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对细小事物投以关注与深情。“也许,一个世界越小,这个世界也就越明亮、越温暖。”莫名地,文河忽然给我带来了一丝光明、几许暖意。渺小的事物不可以抱团,但是至少每一粒尘埃可以抱紧自己。文河辩证地看,“这是因为随着这个世界的不断变小,这个世界的局限性也随之缩小了。”唉,我想起伽利略那个“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著名论断。假如我们的所知是一个圈子,那么随着圈子的扩大,我们的所知愈多——我们的未知也愈多。文河却反其意而用之,假如我们的世界是这个圈子,那么随着这个圈子的缩小,我们的局限是不是也愈来愈减少了呢?这是微观、细小生物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耻笑触、蛮氏之争,不过是蜗之左角上“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但是地球上的人类战争,在上帝眼里又与触、蛮氏有何区别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世界中,很多生活的尘土浮起来,被温暖的光芒照亮。”我以为文河的这篇是积极的、温暖的,甚可说是光明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读《秋天的四十个细节》第二十八节,我觉得仿佛是一段呓语。这个温和沉静的书生一个人在灿烂的秋阳下,也许是河埂上、也许是草地里、也许是明朗的秋风中,他由局限性想到我们的卑微;但是没有因自身的渺小而悲观沉沦。他想到细小的事物局限性相对也就缩小——舍此,我们又如何能在这个世间存在呢?我们总得找个继续的理由。它让我们更加热爱细小事物,在那个内核里也许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个宇宙。若任由私欲无限膨胀,好像最后的结局亦不妙。宇宙它自己,膨胀到一定程度也会收缩——也许我们今天正走在回家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宇宙形成说,好像有两种理论,一种膨胀说、一种坍塌说,其实是同一行为的两个过程,一正一逆。假如宇宙正在膨胀的话,那么我们(地球或者太阳系)不过是它的一个碎片,现在正四散逃逸。不过,这种奔放不是无终极的;当它迸射到某个程度时,便又向最初的那个原点、即宇宙的中心收拢。如果宇宙现在正在坍缩,即四散的碎片又纷纷向中心聚拢,那么我们不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天不仅是个荒凉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文河走在里面,不仅收获了风景,还收获了哲思。他看,他听,他思,他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图一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