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天气炎热,最高温度31,最低温度22。全天徒步计21865步,计15、89公里。今日带老婆自驾游安徽自驾游第三日。游天柱山西线。上午7点钟到大龙窝索道,8点49分到天柱峰顶。11点15分从龙窝索道下来,以人山人海在排队,驾车回宾馆吃午饭休息。下午14点50分自驾到天龙关景区游玩。16点10分回宾馆,路上加油满箱。晚上回潜山市水吼镇下街入住旅游商务宾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久闻天柱山大名,各种原因都没成行,这次国庆出来自驾游,最主要的景点就是来天柱山游玩。昨晚连夜进山开车开的我心惊胆战,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老半天才找到山脚下镇里的宾馆。山上的民宿涨价厉害,且没房间,就定山脚下的宾馆,反正有车,我看离景区只有半小时的车程。宾馆老板蛮热情,帮我们规划线路,讲身体好,就西进东出一天玩完,觉的累,就分二天,一天在西边景区,一天在东边景区。</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了个早,上午7点钟到大龙窝索道,没什么人,不用排队,自驾游的好处体现出来了,等我们玩完下来时,索道以排的人山人海到广场上来了,听宾馆老板的话,早点入山的好处体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安徽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屹然独立,如柱倚天不仅武帝封为南岳,道家称为司命峰,为司命真人祥地,就连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的晚唐诗人曹松也为柱山的迷离景色所陶醉。他在赞天柱山一诗中写道“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浑翅,不妨开去也成莲。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眠。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 游天柱,看云海,最好的地方在天柱峰下的拜石台。如果碰巧,还能看到天柱佛光。此景多出现在雨后初晴,红日当空之时,但见危石上下,云浪涛涛,刹那间阳光射来,白浪化为红波,烟云层中出现一个五彩车轮,灿烂绚丽,光辉夺目,十分好看。此刻,四射的阳光照在游人的身上,将人的身影投射到彩轮之中,那时在云海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人的影像。人动影也动,人停影也停,好似“仙人”,在赤、橙、黄、青、蓝、紫的七色包围下,仿佛在腾云驾雾。这彩色光轮,好似佛光。</p> <p class="ql-block">游览线路推荐半日游精品路线:振衣岗→高奔台→皖公神相→神秘谷→天池峰→蓬莱峰→一线天→天柱松→百步云梯→振衣岗(索道下山)温馨提示:此路线适合时间行程较短游客,并且能欣赏到西关景区的主要景色(百步云梯比较惊险,有恐高症和身体不适者不建议通行)。</p><p class="ql-block"> 西进南出路线:振衣岗→高奔台→皖公神相→神秘谷→天池峰→蓬莱峰→拜岳台→青龙背→莲花峰→炼丹湖→迎真峰﹣飞虎峰→帮强牧羊河索道(可在此处选择索道下山)→天柱山庄→霹雳石→南大门(步行下山)温馨提示:此路线适合时间行程比较宽裕的游客,能够欣赏到天柱山主要景点,当行程时间不够时还能选择乘坐敞开式缆车下山,体力充足的游客可以选择步行全程下山,静享登山乐趣。</p><p class="ql-block"> 西进东出路线。振衣岗→高奔台→皖公神相→神秘谷→天池峰→蓬莱峰→拜岳台→青龙背→莲花峰→炼丹湖→画眉岭→回音台→蜒蚰石→大天门→天狮峰→鹊桥→东天门(金顶)-龙潭河索道(索道下山)温馨提示:此路线适合时间行程比较宽裕的游客,既能欣赏西关秀,还能体会东关险,能一览天柱山各种景色,登临天狮峰,看见另一种山海。</p> <p class="ql-block">大龙窝索道位于天柱山风景区西部,2013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它下起大龙窝游客中心,上到振衣岗,全长1341米,高差328米,配备有8人座透明轿厢,最大单向运量可达1600人每小时,是游览天柱山西关最便捷的登山方式。不仅如此,大龙窝索道沿飞来峰的峡谷建设,乘坐索道上下山,可远观天柱群峰,给人一种惊险、新奇的视觉体验。索道下站与茶庄游客中心之间开通有循环运营的观光车,全程约9公里。说到这儿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可不可以从大龙窝进景区,从其他门出呢?可以的,景区的观光车设立有茶庄、长沟、南门、大龙窝几个站点,如果您在山上玩儿累了,可以就近选择索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一坐索道上来,左拐就是振衣岗,飞来阁,前走有个天空之镜观景平台,这里真是太美了,云海在翠绿的山峦间翻滚,真让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不虚此行,太值得了。强烈推荐自驾游来玩,最好避开节假日,山上住民宿便宜,体验感也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天宫之境天人合一天柱"镜"缘。在南美国家玻利维亚的小镇乌尤尼上,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镜子。蓝天白云完整地映照在大地上,上下对称的倒影,如精心构图的油画,没有一丝破绽,当人们走进这个画面,不用修图也可以呈现完美的倒影,不用美颜相机也如王子或仙女,仿佛童话世界一般,人们称之为"天空之镜"。天柱山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组成部分,有"江淮第一山"之美誉,素有七仙女下凡地、左慈炼丹处之传说,独特的自然景观,在景区内增设"天宫之境"项目,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感受身处天宫,犹如仙人下凡,为景区增加新业态、提高知名度、增添游客量,打造成一个新的穿越式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振衣岗观景台。振衣岗,是大龙窝索道的上站。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所以会崇拜一些强大的自然事物,包括天地日月、山河湖海、风雨雷电等。天柱山,巍峨险峻,奇峰林立,鸟兽遍地,古人认为,它定有神明主宰,登山朝拜,可以求得山神护佑。对信奉神明的古人来说,朝拜、祭祀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不仅要精心准备供品,还要衣衫整齐,心态平和,以表达自己的虔诚。而振衣岗,就是登山祭祀祈福的整理衣冠、休息调整的地方。现在的振衣岗,是大龙窝索道的上站,打算去往总关寨、西寨的游客,多会乘坐这条索道上山,然后再沿着登山道向北进入总关寨游览。索道站东侧有一条通往炼丹湖接待中心的康养步道,如果打算前往东关游玩儿,走这条路比较合适。索道上站南侧建有飞龙阁,北侧建有古南岳亭,不仅可以观景,还可以休憩,集散。如果您还不能确定是去炼丹湖还是去总关寨、神秘谷,可以在古南岳亭、飞龙阁处休息一下,确定好路线再继续前进。这里需要提示您一下,天柱山不仅游览面积大,而且登山步道陡峭崎岖,想要单日看遍东关、西关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儿,您在游览前最好提前规划好路线。</p> <p class="ql-block">象鼻石。花岗岩巨石受节理切割裂解后的残余部分,在流水、冰雪的侵蚀和雕凿下形成状若大象举鼻的景观。"象鼻"根部为两组节理交汇处。花岗岩块受节理切割。花岗岩块沿两组节理强烈风化,并受到流水、冰雪等侵蚀。残余部分形成状若大象举鼻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从振衣岗沿石阶路一路向上,7点49分徒步到这观景台,以大汗淋漓,老婆没背包,三瓶水和雨伞都放在我包内,越爬越累。还好平常有锻炼,不让真受不了。好在这里观天栓山群峰美景让人疲惫顿消。</p> <p class="ql-block">"飞来"群峰是由1.2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花岗岩形成的峰丛景观。这种花岗岩的节理分布比较密集,风化作用非常强烈,形成三台峰、飞来峰、衔珠峰及"金鸡唱皖"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垂直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其特征是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天柱山西关群峰垂直节理非常发育,在长期风化作用下,节理面逐渐增大,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丽景观,峰柱丛生,峰墙高耸,远看似古堡巍立。</p> <p class="ql-block">7点58分爬到高隐亭。这里也是个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神秘谷。天柱山奇景之一,由峰巅崩塌的巨石叠置于近东西向的谷地,形成花岗岩崩积洞群奇观,被誉为"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道家尊为司元洞府,视此为洞天福地。全长600余米,垂直高差150米。分为四宫(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五十七小穴,结构奇特,巨石错落有致,洞上有洞,洞内有洞,洞洞相连,神秘莫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推测,崩塌是由地震和重力等相关因素引起。</p> <p class="ql-block">8点03分登到皖公神相打卡点。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天柱山地区曾是古皖国的封地。皖伯大夫,贤明德政,被后人尊为"皖 。这方石相鼻眼轮廓分明,威慈相,形态逼真,故称此石为皖公神相。是花岗岩风化剥蚀而成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奇松群。松石相映,浑然天成,是天柱山主峰景区的主要特色之一。黄山松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严寒、干旱、贫瘠、强风、暴雪等严峻环境,使其可以在怪石嶙峋的缝隙间傲然挺拔。每每山石秀丽之处,也是奇松斗艳之时。天柱山的奇松怪石,以此处最为集中,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是大自然赋予天柱山的绝佳馈赠。</p> <p class="ql-block">石瀑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现象。当大气降水时,雨水汇聚或雾气凝聚形成的线状水流,自岩石的顶面向下流淌,岩石已风化疏松的部分被流水侵蚀脱落,形成横断面呈" U "型的流水侵蚀沟,即石槽。它们紧密排列,远望如瀑布下泻,故名石瀑。这是大自然几千年来锲而不舍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小叶黄杨。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安徽省大别山区及黄山海拔1000m以上地势险要的悬崖峭壁偶见。该种树型优美,姿态婀娜。因其叶片细密得名"珍珠黄杨",又因其叶片常生长于树干上,得名"鱼鳞木"。该种在盆景市场广受欢迎,也因此盗挖严重,野生资源已非常稀缺。</p> <p class="ql-block">大象吸水。这块花岗岩巨石形状酷似大象伸着鼻子吸水,因而被形象地命名为"大象吸水"。它是花岗岩沿节理风化并受到流水、冰雪等侵蚀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巨崖腰间的树丛中,巨石隐窝其间,似恋窝之鸟,又似灰鸽抱窝,俗称鸽子下蛋,故称"三月鸟"。</p> <p class="ql-block">石头也会平衡术。花岗岩沿水平节理风化坍塌之后留下的残余岩块,"悬立"于母岩之上,看似风生石动,实则平衡有术,故名"风动石",是岩石经差异风化和剥蚀而成的。节理少、难风化岩石留存下来,而压于其下节理多、易风化的岩石被侵蚀搬运而去。</p><p class="ql-block"> 飞来峰,地质上的"飞来峰"是指自远处推移而来的外来岩块覆于原地岩块之上,并遭受强烈制蚀后的钱余物花岗岩山峰顶部被节理分割成许多岩块。峰顶的岩块在温度变化及水的作用下沿节理强烈风化,受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崩塌滚落飞来石,一块岩石仍残留在原地,即"飞来石"。峰面受到花岗岩席状节理的控制,形成弯状峰。</p><p class="ql-block"> 飞来峰是天柱山第三高峰。峰顶巨石如盖,如天外飞来,故当地人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其实,"飞来石"并非飞来,而是岩石原地自然风化残留部分。飞来峰的峰面受到花岗岩席状节理的控制,形成穹状峰。飞来峰传说。相传乾隆皇帝(1711-1799年)游皖山时,听地方官员介绍飞表石,他脱口而吟诗:"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飞来如何不飞去,不能飞去怎飞来?"据说当即天气突变,乌云翻滚,风沙大作,飞来石者素欲动,顿时地动山摇。乾隆爷吓得跪拜在地,心想触怒了山神,立刻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当初何必要飞来?"话音刚落,云开风定,飞来石归复原位。</p> <p class="ql-block">8点41分徒步到这观景平台,离天柱峰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8点44分终于登到天柱峰主峰顶。在这里欣赏天柱山的绝美风光。山峰,云海,松树,怪石构成如同一幅水墨山水画,大美中国!叫我怎能不爱您!</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别称笋子尖,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境内,地处长江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7′、北纬30°43′,海拔1488.4米,为江淮地区最高峰。其主峰形如擎天柱,与飞来峰、三台峰等花岗岩峰群构成壮丽山势,崖壁镌刻“孤立擎霄,中天一柱”等摩崖石刻。峰下拜石台是观赏云海、佛光的绝佳地点,佛光多现于雨后初晴时,峰体植被繁茂,藤萝攀附。山体形成于26亿年前大别运动,属花岗岩崩塌地貌,节理发育形成石象景观,域内分布神秘谷、炼丹湖等地质奇观。气候湿润,四季景观分明,兼具奇松、怪石、云海等自然要素,生态系统中保有珍稀植物物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封其为“南岳”,道家尊称司命峰,传为司命真人修道之地。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山古称皖山。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留有诗作赞其雄奇,现存总关寨百步云梯、三祖禅寺等人文遗迹。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具有地质与文化遗产双重价值。</p> <p class="ql-block">天风海涛和双乳石。天池峰观景平台的东北侧,有一块儿刻有"天风海涛"四个大字的巨石,意在说明天柱山风景壮阔。"天风海涛"这个词的原意是大风卷起海水,掀起巨浪。天柱山肯定是没有海的,所以这里的"涛"说的是山上的松涛。天柱山上多裸露的岩石,土壤贫瘠,很多植物都无法在这里生长。只有黄山松,可以把根系扎进石缝里,靠着山间的阳光雨雾生活,这才有了高山之上的阵阵松涛。"天风海涛"巨石北侧,有一块儿长有两个大耳朵的巨石,传说它是女性的乳房所化,所以得名双乳石。</p> <p class="ql-block">路过双乳石,惟妙惟肖,让人脑洞大开。</p> <p class="ql-block">路遇帝座石。帝座石上坐一坐,一生平安,一世健康。此花岗岩块形似龙椅,背倚天柱,面迎万壑,高低峰峦如百官拜揖,故称"帝座石"。这是花岗岩沿节理差异风化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搁笔台,远山含黛,近涧松苍,天柱景色风物绝佳5C处,又是天柱山南坡九井河源头。唐代舒州诗人曹松有赞天柱山雄秀壮美诗句"直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故名搁笔台。其峰峦为中生代燕山期(距今1.3亿年)花岗岩组成,是受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形成的美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凌霄松,史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登礼。天柱山,号曰南岳,并手植凌霄松一株。</p> <p class="ql-block">9点12分徒步到拜岳台。这里是古代帝王祭拜南岳之地。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山,设台拜祭,封天柱山为"南岳"。拜岳台上镂有"阴阳太极图"图案,底座形状寓意天圆地方,底座上的每圈石块都是九的倍数,象征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这块花岗岩巨石硕大浑圆,孤立超群,下部无根,与东北面天柱峰相隔一条深深峡谷。此花岗岩块沿节理风化而脱离母体元立,如今其母体已夷为碎石。</p> <p class="ql-block">连天柱石都要举大拇指,为天柱山点赞。</p> <p class="ql-block">9点18分路过卜居亭。往前走有仙人洞,旧名石门洞,是由几块花 岗岩巨石交叠而成的洞穴。洞内十分开 阔,有石凳、石灶、石床等,安放有 序,可炊可憩。北宋御史大夫李柬之 公元996-1073)曾在这里留宿,并在洞前石壁上留下"大宋李柬之宿"六字 石刻,所以此洞又称"束之洞" 您所在位置的海拔:1378m花岗岩山体沿节理强烈风化形成花岗岩巨石块。受地震和重力等因素影响,部分巨石块崩塌滚落。巨石块堆积叠置,形成了花岗岩崩积洞穴。</p> <p class="ql-block">9点19分登上青龙背。这里国旗飘飘,风景如画,也是拍照留念打卡的好地方。青龙背。自天柱峰东南蜿蜒而来,两侧为断层形成的山谷。谷底风起云涌,峰峦时隐时现,如飞龙在天,故名青龙背。是由断层切割加上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脊状峰。从卜居亭、连理松向东,走不了多远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崖石脊岗,又长又窄,特别险峻,好像一条青龙卧伏在山中,这便是著名的青龙背了,也叫鲫鱼背、坦腹石。这鲫鱼背好理解,狭长、陡峭,和鲫鱼的背脊相似,这坦腹石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坦腹"就是坦胸露腹的意思,这座石峰俯视时像青龙背、鲫鱼背,但从侧面远观,它更像一个仰卧的、露着大肚子的巨人,所以有了"袒腹石"这个名字。毛泽东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用这句话来形容青龙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青龙背步道沿着狭窄的山脊延伸,左右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走在上面总有一种要掉下去的感觉。但如果您极目远眺,这里的美景一定会让您忘记此刻正身处于危崖之上。青龙背南侧,天狮峰、覆盆峰巍峨耸立;青龙背北,万亩山林郁郁葱葱;青龙背西,天柱峰屹立在众山之间,飞来峰隐约可见;青龙背东,莲花峰如一朵半开的睡莲挺立在山间。奇峰之下,清澈的炼丹湖好似一块儿翡翠,镶嵌在莲花和回狮两峰之间。如果天气晴好,甚至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蜿蜒的潜水、皖河,山环水绕,浩浩荡荡,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另外需要提醒您一下,青龙背段步道非常惊险,有恐高等问题的朋友最好不要走。青龙背西侧有一个岔路口,朝东南延伸的小路是和青龙背崖顶的步道并行的,并最终汇合在一起。不擅长登山、不适合登高的朋友可以走这条路。</p> <p class="ql-block">站在青龙背,可以看见练丹湖了。一路上上下下的石阶路,虽然徒步脚累,但眼睛收获的美景,低消了身上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争秀台。天柱山是绿色植物库,野生植物物种达1650多种,生态环境极佳,由此台可饱揽后山景区和龙潭河景区山色。凭栏眺望。山峦连绵,植被丰富,线条柔和,独具特色。从山脚依次而上,形成了垂直带状分布的植物群落。奇木竞秀绿树葱笼,山花烂漫,如墨泼彩染,尽收眼底。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赞曰:"玉光白橘香争秀,金翠佳连蕊斗开"。此台故名"争秀台"。</p> <p class="ql-block">9点39分徒步到青龙轩石亭。这里也是拍照打卡留念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9点52分往步到这平台,回头望前面的景色叫万笏朝天。由此远眺以天柱峰为主体的西关群峰,可见峻峭的花岗岩巨石朝天而立,仿佛古代朝堂上大臣朝见天子时手持的狭长笏板。右侧的孤峰就是天柱峰,远望如天子一般,故名"万笏朝天"。此处花岗岩的垂直节理把岩体切割成直立的板状柱状,在风化作用下岩石进一步沿节理裂开,并受重力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和倾斜。</p> <p class="ql-block">莲瓣岩。莲花峰侧立有一弧形高大岩块,宛如一片莲花瓣,故名莲瓣岩。此为花岗岩节理风化与重力垮塌作用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10点10分徒步到七星池。七星池。在花岗岩表面形成的七个大小不等的凹坑,排列如北斗七星,俗称七星池。这些天然坑穴为一种常见的花岗岩风化坑。是由于岩石顶面矿物脱落后的小坑,在雨水冲刷及冰雪冻胀作用下逐渐加深加大形成的。小叶黄杨。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安徽省大别山区及黄山海拔1000m以上地势险要的悬崖峭壁偶见。该种树型优美,姿态婀娜。因其叶片细密得名"珍珠黄杨",又因其叶片常生长于树干上,得名"鱼鳞木"。该种在盆景市场广受欢迎,也因此盗挖严重,野生资源已非常稀缺。</p> <p class="ql-block">10点16分徒步到恨水亭。这里立有张恨水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岩石生蛋。巨石开裂,一分为二,开裂边缘露出"石蛋",直径约1米与母体岩石有色差,"蛋白蛋黄"隐约可辨。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莲花台。位于莲花峰与打鼓峰之间的一处天然平台。打鼓峰为脊状峰,海拔1290米,峰顶巨石浑圆如鼓,凌空兀立,名"仙鼓石",俗称石鼓。与对面山上的"鼓槌石"遥相对望形成"仙人打鼓"的天然组景。鼓槌石和仙鼓石,分别是花岗岩垂直节理和球状风化的结果。从东关眺望石鼓如球,两旁危石如一对猛狮,俗称"双狮戏球",形象逼真。平台北面巨石如门洞,云雾升腾,石壁中生出一怪石似正在吞噬的远古奇兽饕餮。</p><p class="ql-block"> 登仙峰,传道家得道高人许真人登此</p><p class="ql-block">峰成仙,故名。山崖上密集分布的斜节</p><p class="ql-block">理,使山崖看起来如打开的折扇,故又称叫扇子崖。形成峰体的岩石是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思凡松。该松树型优美,冠幅丰满。雨过天晴时至此树下偶闻山下儿童嬉笑之声随风传来,可联想神仙思凡之时,见人间欢乐,多于天空之寂寥,故名思凡松。夜晚行至此树下,月影婆娑,更添静谧。</p> <p class="ql-block">鹰嘴石。位于莲花峰东侧鹰子崖上,一石高出,形如钩状鹰嘴。这是由于花岗岩水平与垂直节理发育,在岩石暴露地表后长期受温差冰冻等影响,发生球状风化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处花岗岩崩塌堆叠形成的崩塌堆积洞穴,分为三层四门,错综复杂,犹如迷宫,故称"南山八卦阵"。</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可以看见五指峰。</p> <p class="ql-block">看这多像天柱神山的五个手指。</p> <p class="ql-block">10点34分徒步到练丹湖,这里是天柱峰的中心,往左走可去东关片景区,直走去迎真峰,飞虎峰然后牧羊河索道下山。右走就是从大龙窝索道下山。老婆走不动了,不想从东出了,就选择从大龙窝索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炼丹湖是天柱山山腰上的一个人工湖,原为"良药坪",东汉末年名道左慈曾在这儿采药炼丹,良药坪、炼丹湖这两个名字都来源于他的事迹。炼丹湖海拔1162米,水面面积34亩,坝高13米,蓄水量可达8万立方米,建造于1998年,是天柱山上最大的湖泊。炼丹湖由山间溪流汇聚而成,水质清澈、平如明镜,湖泊四周群山罗列,山林青翠,如锦如织。夏季时荡舟湖上,微风徐徐,好像进入了瑶池仙境。炼丹湖北面有一石洞,洞前有一个八卦石台,传说当年左慈便是在那儿炼丹的。天柱山多雨,每到雨后初晴,良药坪一带常有薄雾缭绕,漂浮在山林之上,苍翠明灭,变化无常,好像神仙丹炉里冒出的一股股青烟,古人把这一奇景称为"丹灶苍烟",列为"潜阳十景"之一。明代诗人卢桂创作有一首描绘"丹灶苍烟"的诗词:"苍苍一缕烟,袅袅出萝薜( bi )。仙风四散吹,俱带金丹气"。同属明代的罗庄也曾写诗赞誉过"丹灶苍烟":"仙人炼药已成丹,飙车一去何当还。火冷丹灶烟未息,至今仙迹余名山"。由此可见当时的"丹灶苍烟"是一大盛景啊!虽然良药坪已经变成了炼丹湖,但这里依然是观赏天柱群峰的好地方。您站在炼丹台上举目四望,西关群峰连绵起伏,飞来峰、宝月峰、衔珠峰、天柱峰、天池峰、青龙背、登仙峰、打鼓峰依次排列,特别雄伟壮观。炼丹湖南,回狮、麟角、迎真、飞虎等石峰高低错落,掩于密林之间,更显秀美。</p> <p class="ql-block">11点15分从索道下来,看见索道门口人山人海,都排到广场上来了,没有一两个小时都排不到坐索道啊,庆幸早点来,避开了国庆人潮。</p> <p class="ql-block">驾车下山在拐弯道有个520观景平台,拍照留念。不到中午12点就吃好午饭回到民宿休息了。休息到二点多,实再不愿在宾馆里浪费时间,看附近有个天龙关小众景点,老婆被我劝动,陪我一同自驾前往,点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14点50分自驾到天龙关景区游玩。一个小众景点,游客不多,军警凭证件免门票。停车方便,不收停车费?</p><p class="ql-block"> 天龙关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水吼镇水吼村半岭组,地处105国道旁,距潜山市区约20公里,原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经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升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22.28平方公里,因山势险峭、峡谷深幽,地貌形似飞龙而得名,素有“南天一关”“天柱山下一奇关”之称。天龙关是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进入大别山地区的必经隘口。景区内有奇石、瀑布、竹海、栗园等自然景观,设有安徽省攀岩运动训练基地,并作为央视《天仙配》《孔雀东南飞》外景拍摄地。景区全年开放时间为7:30-18:00,配备停车场、游客中心等设施,周边有天柱亦居民宿等住宿点。天龙关以其两边山势险峭,峡谷深幽,地貌形似一条上天飞龙,气势磅礴而得名。地处潜山县城市区20公里处的古镇——水吼镇,105国道旁,景区交通宽广便捷,大型停车场,游客活动中心,户外运动,农家乐等接待功能齐全。</p> <p class="ql-block">刚从剪票口进去,就可看见一只雕像老牛,进门见牛,股市大涨。牛的前面有棵槐荫树。槐荫开口把话提,叫声董永你听知,你与大姐成婚配,槐荫与你做红媒。一段天上人间的爱情佳话《天仙配》流传至今,槐荫树也就成了红媒树落户在天龙关。</p> <p class="ql-block">刚进去不久,就听见枪炮声。原来是公园的旅游新项目,革命传统文化项目,共产党员领导人民抗日战争打鬼子。许多大人带着小孩玩。这里原来是张百忍家院(玉皇大帝凡居)。张百忍,又名张友人,是太白金星让赤脚大仙下凡挑选到天上上任的玉皇大帝。张百忍惜物重情,升天前提出许多条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此而来,连家院也带到了天庭。此院是央视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拍摄时复制的民间院落。</p> <p class="ql-block">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像形演员合个影,沾沾主席的福气。</p> <p class="ql-block">鬼子投降,战斗大获全胜。</p> <p class="ql-block">这是雷公电母家院。雷公电母奉玉皇大帝之旨下凡落户此地,搜寻、捉拿七仙女返回天庭,历经艰辛,多次被刘大侠打败,被七仙女、张巧嘴施法发难,无奈之下玉皇大帝才派托塔天王率五万天兵前来追拿七仙女回天庭。此院是央视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拍摄时复制的雷公电母家院。</p> <p class="ql-block">天龙关,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此泉源头于凤凰山,故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龙滩以其地势起伏,白石如沙、水流宛转,白浪翻滚,宛如飞龙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此景是仙风道谷传说是太白金星命赤脚大仙下凡在人间挑选玉皇大帝时留下的脚印遗迹。在脚印上踩一下平安幸福、踩两下官运亨通、踩三下仙女群群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过仙风道谷和猴魁石,就到了今天的主要景点天龙大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15点12分欣赏完天龙大瀑布,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意犹未尽,我还想爬到瀑布顶上去看看,老婆不愿爬,就在瀑布底下等我。</p> <p class="ql-block">从天下第一财石绕上去,是水碓群遗址。再走上去是天龙关关口。</p> <p class="ql-block">水碓群遗址。勤劳智慧的天龙关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山涧溪水,发明水碓春木粉。山涧里一个个石宕,就是当年的碓臼,用来放粮食或木屑的,水碓的碓嘴是一个圆锥形的长石头或实木,重约200公斤,涧水呼啸而下,冲击木制的大水膨带动水碓做工,昼夜不停的运转,发出轰隆轰隆的声响,水吼岭的地名就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15点27分爬到天龙关关口。关口内还留有古炮。自古通南一条道,历来兵家争此地,素有"一失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皖国第一关隘,故得此名。跃马寨,三百里来宽,两百米高的石壁,人走提心吊胆,马走无处落蹄。据说太平天国陈玉成曾到此巡查。一天英王在两栈道上看战士攀比石岩,练习攻城,许多战士攀到半岩上就感力不从心,骑马上岩更不堪设想,英王,便登上栈道喊"车马来也!"他跃上马,提着继,一口气冲上岩顶,又一折,从天梯上飞下,马蹄溅起一路火花,马啸一声,山鸣谷动。跃马寨因而成为英王陈玉成驯马、养马之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啸天狮峰。一头巨大的长啸天狮栩栩如生、俯视群峰,就像巍巍卫士诠释着当年英王陈玉成守关的壮烈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5点30分走到瀑布的上方,就是一个水坝,这里也叫大关胜景。此地原名"三声谷",谷里一声笑,远外三声唱,是个天然的回音璧。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立大关水库,大坝为双曲拱桥,高80米,库容量150万立方,解决了大别山区的用水用电问题。这里天蓝蓝,水蓝蓝,炊烟袅袅,山歌隐隐,闲庭信步,泛舟垂钓,不是仙境,胜似仙境。</p> <p class="ql-block">15点33分从坝顶走石阶路,一直到瀑布底,同老婆汇合,徒步走到停车场,取车加油去。</p> <p class="ql-block">16点10分回宾馆,路上加油满箱。晚上回潜山市水吼镇下街入住旅游商务宾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天柱山景色真的不错,还犹豫明天要不要去东关再上山逛逛,老婆讲都差不多,不想再爬山了,我做动员,讲先坐索道上山,玩一半不想走了就原路返回。其实一旦上路了,看见美丽壮观的山景,就会收不住脚,再累也要逛完才心甘。其实福建福鼎的太姥山也是这样的花岗岩巨石构造,只是太姥山宣传的不够,好象没天柱山有名气。国庆节出来自驾游让我收获满满,非常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