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导图引童思,立课题开语研路——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立项会议

王田田

<p class="ql-block">  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是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路径,既能精准破解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能系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综合素养,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深度优化,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p><p class="ql-block"> 为扎实推进集团内教育科研工作,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2025年9月29日,海口市海景学校教育集团在海口市海景小学组织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教学实践痛点,以课题评审为抓手,筛选具有实践价值与研究潜力的科研项目,旨在引导集团内教师以科研思维审视教学、以研究方法改进教学,为后续课题研究的规范开展奠定基础,助力集团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在课题研究推进环节,李美容老师作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代表,围绕课题开展开题报告汇报。</p><p class="ql-block"> 汇报聚焦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核心痛点,系统阐述了将思维导图融入识字课的研究背景、目标与路径,明确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探索提升低学段学生识字效率、培养逻辑思维的教学新方法。此次汇报不仅展现了课题组对教学实践的深度思考,也为后续课题的落地实施厘清了方向,为推动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创新与优化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框架。</p> <p class="ql-block">  李美容老师汇报结束后,专家组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给出针对性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 专家组指出,当前聚焦“思维导图+识字教学”的研究已相对普遍,现有课题设计在研究视角与内容上缺乏创新性,较难形成差异化研究成果;同时,从教学实际出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思维导图的逻辑建构与运用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影响研究的落地效果与实践价值。</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专家组建议从两个方向优化课题:一是调整研究学段,可将研究对象转向认知能力更适配的小学中高段学生,降低实践门槛;二是更换研究主体,可围绕识字教学中的其他工具或方法展开探索,挖掘未被充分关注的研究角度,以提升课题的独特性与可行性。</p> <p class="ql-block">  李美容老师以谦逊专注的态度,全程认真听取专家组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反馈意见。</p><p class="ql-block"> 她专注倾听专家提出的核心建议,针对研究框架优化、实践路径细化、成果评价标准等关键方向,时而点头回应,时而快速标注重点,展现出对课题完善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吸纳专业意见的务实态度。这种主动倾听、细致梳理的状态,不仅体现了她对教学研究的严谨追求,也为后续结合专家智慧打磨课题方案、提升研究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开题评审会后,课题组主动留存,专门向专家请教课题优化方向。双方围绕学段调整、研究主体更换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细致梳理修改思路,为后续完善课题方案、提升研究可行性明确了具体路径。</p> <p class="ql-block">  科研之路,虽道阻且长,却亦有繁花满径、星光璀璨。此次课题研究,自启动便承载着提升教学质量、赋能教师成长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相信在集团领导的悉心关怀与专家的专业指引下,加之课题组教师们同心协力、深耕不辍的扎实付出,团队定能始终初心如磐,在探索中破解教学难题,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最终寻得契合学段需求、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高效研究路径,让科研之花在教育沃土上结出丰硕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