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落肩头,我习惯以拍打八窝、扣拍等运动开启新的一天。这让我想起中医理论中关于“血瘀”的论述——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强调,“活血化瘀”是调理血瘀体质的核心。而拍打八窝,正是通过外力的适度刺激,作用于身体的关键“窝点”,帮助打通气血通道,如同为淤塞的河道清淤疏浚,使经络畅通、气血周流无阻,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早餐也经过精心搭配,水果、坚果等一应俱全,种类丰富。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饮食亦当顺应身体所需。这些食物能为身体补充气血,正所谓“发为血之余”,气血充盈,头发自然乌黑润泽,也能缓解因血瘀导致的干枯、脱发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上午静坐读书时,思绪又不禁飘向中医里关于血瘀体质的种种预警信号。比如情绪反复无常,可能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有关,长期如此,容易诱发高血压等肝系疾病;又如固定部位的疼痛,若血瘀在肝,常表现为胁下胀痛,甚至可触及块状物。这类固定性疼痛者,发生肿瘤或囊肿的风险也较常人更高。这些知识让我对自身及身边人的健康状态,更多了一份警觉与关注。</p> <p class="ql-block"> 夜晚是我雷打不动学习中医的时间。近来深入了解到,调理血瘀应遵循“先通经络、再化血瘀”的理路。王清任所创的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经典方剂,需依据血瘀的具体类型辨证选用。例如针对反复发作的头痛,可配合使用“血府逐瘀汤”与“通窍活血汤”,再结合每日拍打八窝,往往能取得良好改善。与此同时,现代科研也从中提炼出破解血瘀的核心成分,让更多人得以便捷调理。每每学到这些,都深感中医世界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在不断融合新知、与时俱进,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医、以中医智慧守护健康的信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