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咽喉炎扛上了——我的咽喉炎抗炎之路》

海燕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我自己与顽固咽喉炎相生相伴数年的个人叙事记录。从职场到家庭,病痛随生活起伏反复纠缠;从医院药方、民间偏方到亲友推荐,我遍尝各法。这条抗炎之路充满无奈,却也让我最终从毛主席“既来之,则安之”的智慧中学会了坦然与从容。愿将这份心路历程与您分享,与有同类经历的朋友们共勉。</p> <p class="ql-block">我的咽喉炎,是个纠缠多年的老对手了。</p><p class="ql-block">以前在单位做技术,每逢劳累或压力大,它便准时登门。每次发作,都不得不奔向省中医院,配上好几百块钱的中药西药才能好转。后来因为总去,居然和中医附院药房捡药的妹子混了个脸熟。有一次,她好心对我说:“医生给你开的这些药,在我们药房捡也太贵了。像这个‘百草煎’是没办法,这是我们医院自己配的;但像余甘子这类药,你可以自己在网上或者其他药店买,会便宜很多。”哎呀,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呀,真是个暖心的妹妹,感谢这位善良的大妹子。自此,我便开启了中药网购之路。</p> <p class="ql-block">可惜好景不长。余甘子确实生津止咳,泡水喝也有些效果,奈何它性凉,喝久了我的胃率先提出了抗议,只好作罢。于是,我这咽喉炎的老毛病就好了犯,犯了好,一直断不了根——这些年,算是彻底跟它“杠”上了。</p> <p class="ql-block">咽喉炎这毛病实在不是个好东西,虽不致命,却足够恼人。每次发作嗓子干、痒、疼,还伴着撕心裂肺的咳嗽。抵抗力稍一低,它便瞅准时机窜出来折磨你,让你日子不好过。尤其对我这种时不时想吃两口美食的人来说,发病时辣椒自然不能碰,其他辛辣食物也一概不敢沾,真真是令人垂头丧气,却又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离开原单位,在家静养了一段时间,身子竟奇迹般地平复,老毛病再未上门。我天真地以为,这个“死对头”终于肯与我握手言和了。毕竟以前工作惯了,忽然闲下来有些不适应,加上自觉身体好转,又能生龙活虎干活了。恰逢孩子爸爸那时正因中正不阿、不愿苟且的性子面临失业,我也就动了再找份工作缓解一下家庭经济压力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起初经热心的旧同事介绍,去了一家和以前单位差不多的同类公司做技术。不料未满两月,便因“技术水平不过关”被裁。想想也理解,且也属情理之中。我这年纪,无特别的一技之长,竞争力自然弱些,被裁也正常。但此后,想再找技术工作,简直难如登天。</p> <p class="ql-block">被辞后回家,想发挥点余热同时也为家庭和社会创造点价值,我曾去卖过一段时间的保健品。这份工作需日日上街摆摊推销,我本就免疫力低下,没几天双手就被烈日晒出累累的小水泡。推销的活计,终究也因这身体的不支,无奈作罢。</p> <p class="ql-block">恰巧对门生鲜超市招人,我便去做起了收银。原以为不过是扫码结账的简单活,谁知还要收货、理货、打价签,一人身兼数职。那时我才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基层百姓挣的每一分钱,都浸透着汗水。或许是辛劳,或许是不适应,好不容易压下去的咽喉炎,再度卷土重来。我虽热爱这份充实的收银工作,但身体终究发出了警告,只得黯然告别。辛苦两月,工资大半又还给了医院。</p> <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段时间,咽喉炎慢慢养得差不多了。姐姐托人给我找了份培训画室咨询的工作。没想到和负责人见了一面,此事就不了了之。后来想想,我这年龄,加上时不时反复发作的旧疾,幸亏人家没录用我,否则又像超市收银那样中途干不下去,还得让人重新招人,岂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吗?</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还在姐姐的学校先后做过宿管、文印中心的装订工等工作,都因这可恶的老毛病未能长久。所幸,失业在家的孩子爸爸抓住了机遇,这两年在投资市场颇有起色,他便坚决反对我再外出工作。</p> <p class="ql-block">不过,孩子爸爸近来又有新见解,他说我这段时间咽喉炎迟迟不好,是天天伏案写文章“写范了的”。虽然我并不这么认为——写作是我心之所爱,沉浸其中并不觉劳累——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家人的关心总有其道理。看来,无论是为了身体还是让家人安心,今后写作这事,我也得学着“悠着点”啦。</p> <p class="ql-block">后来,孩子爸爸时常打趣我:“让你别去非要去,这下可好,工作体验了一大圈,只差没去洗碗了!” 我对这样的调侃全然不介意。在我心里,职业从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靠勤劳的双手踏实挣钱,都值得尊重。更重要的是,这些宝贵的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见识了世界的另一面,生命也因此变得更为丰厚。这些鲜活的人生体验,是以前安坐于办公室永远无法领略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还要一并感谢那些曾接纳我的老板们——保健品公司的练总、超市的张总、文印中心的负责人。尽管他们自身经营也颇为不易,却未曾克扣过我这位中途离开的员工一分工资。</p><p class="ql-block">回首这些短暂的工作经历,我心中充盈的并非辛酸,而是满满的感激。我更要特别感谢那些曾向我伸出援手的好姐妹——无论是第一家公司的两位陈妹妹,还是超市的涂妹、宿管中心12幢的陈妹,文印中心的黄妹和邹姐,文印中心人力资源李妹等许多的好姐妹们,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是您们无私的善意与帮助,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以及职场中最珍贵的温暖。</p><p class="ql-block">好人必有好报,衷心祝您们生意长虹,诸事顺遂!也祝所有的好姐妹们,一生平安,吉祥顺遂!</p> <p class="ql-block">然而,即便闲居在家,这病根也未曾断绝,它仍会冷不丁地冒出来,宣告自己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这不,今年9月初回老家,老毛病又犯了,到现在快一个月还没好彻底。在老家时,好友听说我咽喉炎犯了,特意带我去县城一家卖中草药的小店,配了好几味草药让我带回成都泡水喝——这些中药曾治好了她多年的顽固咽喉炎。</p> <p class="ql-block">泡了这些草药后,症状确实减轻了一些。后来因侄孙满月酒又回了一趟老家,不知是没休息好还是天气变化,回来后这毛病越发严重,只好又跑医院开药。</p> <p class="ql-block">药吃完后,嗓子干痒好转很多,咳嗽却愈发严重,白天晚上咳个不停,更加休息不好。抓狂间,忽然想起朋友以前介绍过一个治咳嗽的偏方:一斤白酒、一斤冰糖、一斤柿子混在一起,放上一段时间再喝,据说治顽固咳嗽很有效。于是半夜爬起来,从橱柜里找出这差点被遗忘的“秘方”,赶紧喝了一些。咳嗽倒是缓解了,可太甜的口感让我这血糖本就临界的人实在不敢多喝。</p> <p class="ql-block">前两日挂了省医院呼吸科的号,欲根治咳嗽。但想到母亲和姐姐多次力荐我用川贝母粉蒸雪梨,说是滋阴润肺,治疗咳嗽的佳品。思想一番,那就暂且退号,按她们的意见吃上一段时间再看看。</p>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还去京东自营店搜罗,看到不少网友提到“好分贝”的槲皮素和咽喉喷雾剂对咽喉炎和咳嗽很友好。虽然价格小贵,但想到每次发病都要花上几百药钱,如果吃了有效,比起长年累月的药费还是划算的。于是狠了狠心邮购回家,准备吃上一段时间,以观后效。</p> <p class="ql-block">哎,回首这条抗炎路,其中辛酸,真真是“说多了都是泪”。但是转念一想,谁的身上,还没点需长期共存、小心应对的小毛病呢?这本就是我们每个平凡普通人,生活本来真实的样子啊!</p> <p class="ql-block">由此,我想起了毛主席的名言“既来之,则安之”。此话背后有一段暖心的故事。主人公是位1926年入党的老同志,名叫王观澜。长征时他患过疟疾,落下了严重的肠胃病。在延安,他依旧忘我工作,终因劳累过度倒下。</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得知后,亲往探望,见他病情加重,又修书一封。信中写道:“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书之以供王观澜同志参考。”</p> <p class="ql-block">这封信给了王观澜莫大的精神力量。他最终以镇定和乐观战胜病魔,康复后动情地说:“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我想,就让毛主席的这些话指引着我们,与所有疾病,乃至人生的一切困厄坚强、乐观地斗争下去,直到取得最终的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