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风》的教学反思

甲方

<h3>《观测风》是“天气”单元中侧重“间接观测”的实操课,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风向标判断风向”“风力计(或简易工具)判断风力”,理解“风有方向和大小两个特征”。课堂上“简易工具制作+户外观测”的设计贴合学生认知,但在“概念辨析”和“工具使用精准度”上仍需改进。<br>  <br>课堂最亮眼的是“简易风向标制作”环节,真正让学生“做中学”。提前准备吸管、硬纸板(箭头/尾翼)、转轴等材料,先通过“国旗飘向哪里,风就从哪里来”的生活案例,帮学生建立“风向是风的来向”的基础认知;再带领学生分步制作风向标,重点指导“箭头指向风来的方向”(如箭头朝东,就是东风)。制作完成后分组到户外观测,学生能通过风向标箭头指向,准确说出“东风”“南风”,突破了“风向易与风吹去向混淆”的核心难点,动手过程也让抽象概念变直观。<br> <br>同时,两个问题反映出教学不足。一是“风向与风吹去向概念混淆未根治”,户外观测时,仍有学生看到“风向标箭头朝西、国旗飘向东”,会说“风朝东吹(风吹去向)”,说明仅靠案例讲解,未让学生深度对比“来向”与“去向”的差异;二是“风力判断过于粗略”,课堂用“树叶微动=微风、树枝摇晃=大风”的简易方法判断,但未明确不同风力等级的具体特征(如1级风树叶微动、3级风树枝摇晃),学生仅能模糊区分“有风/没风”,无法精准描述风力大小,也未形成“风力有等级”的认知。<br> <br>后续教学将从两方面优化:一是增加“概念对比小游戏”,准备“风向(来向)”“风吹去向”卡片,结合“风向标箭头方向”“物体飘动方向”场景图,让学生配对“风从哪里来(风向)→吹向哪里(去向)”,强化概念区分;二是补充“风力等级对照卡”(图文结合,标注1-5级风力对应的物体变化,如1级树叶动、2级旗子飘、3级树枝晃),户外观测时让学生对照卡片判断,既规范判断标准,也帮学生建立“风力分等级”的系统认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