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离娄章句下(第六十三节)</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齐人的故事(之二)</b></h1> <u> </u>近代也有这样的人。抗战时期,在重庆有一个人,喜欢吹牛,当有人说到某某要人、某某大官的时候,他必定说某部长是我的同学,某院长是我的同乡,某大使是我的表兄,某将军是我的老同事,似乎所有的大人物都和他有关。有一次在宴会上,某友人看不惯他总是吹牛,于是问他:“斯福兄最近有没有请你吃饭?”他说:“哪一位斯福兄?”朋友说:“罗斯福呀!”原来这位朋友用当时世界风云人物之一的美国总统——一个绝对搭不上关系的外国要人,来讽刺他一下,使他难堪。他一时脑子转不过来,乃有“哪一位斯福兄”的一问,而引得哄堂大笑。<div><br></div><div> 这位齐国人也是这样。可是,他的太太相当聪明,动了疑心,便对姨太太说:我们的丈夫每天都有人请客,吃得酒醉肉饱,还带了那么多东西回来,说起来都是当今大富大贵的人请他,可是我们从来就没有看见一个富贵中人上过门。明天,我要暗暗盯他的梢,调查一下看看。</div> <u> </u>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这位太太便秘密地跟在丈夫的后面,看丈夫到哪里去。可是跟踪了半天,走遍了许多大街小巷,并无任何人跟他打招呼,可见根本没有人认识他。跟踪到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坟场中去了。他在那里看见人家上坟祭祖,把祭过预备丢掉的鸡鸭鱼肉等祭品,向人讨来,包好放在袋中。一个地方讨得还不够,又到别的坟上去讨。<div><br></div><div> 他的太太看到这种情形,大为伤感,回来告诉姨太太说:我们为了一生的幸福,希望嫁给一个好丈夫,想不到嫁了一个这样的人,当叫花子来养活我们。这也可以,可是他还要骗人,而且所乞讨的都是祭奠死人的东西,这怎么办?于是两个女人想来想去,悲痛得偷偷流泪。可是他还不知道,大摇大摆、神气活现地回到家里来,在两个太太面前摆起一副架子,骄傲地说,你们看,今天某大人又给了我这么多的东西。</div> <u> </u>从这么个故事来看,孟子还真会骂人。我对孟子这一个结论,有所感慨,做了这样一首诗:<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千情界倦凝眸 零落天花结习留</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乞祭余骄妾妇 我惭车迹有王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尘身宛在琼庭树 凡世沉浮水面沤</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手把乾坤弄日月 西风吹过海东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其中说“<b>人乞祭余骄妾妇</b>”,其实这世界上的人都是到公募中拿一点人鬼吃剩的食物来,回家向妻妾家人炫耀、骄傲,“<b>我惭车迹到王侯</b>”,这一句也许和孟子的观念一样。<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孟子的这段故事,等于对齐宣王、梁惠王这些诸侯宣布:我孟轲绝不会讨你们祭余的东西吃,所以他卷铺盖回家了。他最后的这个故事,所作的结论说:一般人在那里钻营富贵,虽然没有到前面说的齐人那样,其实也差不多。</div>